張長久,字晏丁,號晏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華陰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八屆、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行書作品展,作品在“書法報”、“書法導報”多家專業媒體發表,并被陜西美術博物館等專業機構收藏。喜愛文學、攝影、鑒賞、收藏,現供職于華陰市文化館。
我欠久一個微笑
吳振鋒
久,長久也。姓張,我的朋友加兄弟。往來二十馀載,談笑間眼看著頭生白髮,小年輕也平五十了。我早該寫一篇關于久的文字,但始終未能落實到筆底。諸事叢脞(cuǒ)的忙且亂,當然是冠冕之詞,其實內心里總是有期許與祈愿,似乎在等待著什么。等待什么呢?
等待成長。二十多年前,在華山腳下,我與星文,高亮常常聚在一起談書論藝。那時候年輕,胸中無芥蒂,常懷百歲憂。坐以論道,無拘無束,如一時興起,操觚弄翰,以至于紙盡興盡矣。一旁幫忙抻紙,煽惑助興的,先是兩位比我們更其年輕的書生,我戲稱“華陰二張",一個叫張鑒宇,一個就是張長久。這倆人,極聰穎,亦博學,更可愛,好玩兒。久的那雙圓眼永遠都瞇著,笑笑的,所以,給人以溫雅的錯覺。鑒宇則性剛,常快人快語,與人爭話,生怕有句話窩心了不能放光。于是,我們在一起,抬扛的時候多。抬了扛,卻不紅臉,深夜里照樣去夜市吃烤羊蛋。后來又有同州三友薛友文,魏江和董長緒加盟,更其熱鬧。按說二張都是遆門弟子,但我們華山三友的弟子們關系都好。于是,長久鑒宇都是我的好兄弟,好朋友。友誼是地久天長的,牢不可破的,同志加兄弟式的。繼而在藝術上是互相見證成長軌跡的,書寫技術上可以點評挑刺的,學問道德上可以互為指疵鏡鑒的。想來,華山三友的成長,離不開這一干賢棣的鞭策和激勵,以及搖旗吶喊,擂鼓助威。而他們一步步走向成熟,這其中也少不了三友的點撥提攜和鼓勵勖勉。朋友是要互相抬舉相互促紅的。這一點,是久與久們給予我的人生經驗,讓我倍加珍惜。
久是華陰的文化人,做過文化館長。多年來,他把精力主要用在工作上,盡全力在諸多領域推動當地的文化建設,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保護,傳承與流播等等。這些都耗費了許多的時間與心力。書法是他生命中的所愛,但為了更大的文化關懷,一度輕慢了書法,荒疏了技藝。然而,有失必有得。當他重操舊翰之時,反而書法進入了別樣天地。讀他的近作,其書法個性漸次顯豁,風格形成在進行時中。他臨古不泥于古,但求神似。劉熙載有云:“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長久所臨顏真卿《爭座位》,深得此中三昧。只是我仍在等待他將這一成果擴而大之,運用到行草書創作中,則會有更大的創獲。我對隸書有偏好,所以格外關注久的隸書。久是慧根極深之人,他化裁漢隸時摻入了清人甚至時人的經驗,用筆簡約,直率輕靈又不失力度。結字方正大方,點畫求趣味,線條頗中和,氣機流暢,雄秀純雅。華陰是出北魏墓志的地方,長久的楷書無疑會受此深刻影響。讀他的行楷書,能見端倪。他的字,講究提按,偶有放逸之筆,跳宕激越。抑或輕舒曼妙,不動聲色,直似了大珠小珠落玉盤般靈異鬼精。從目前的作品看,久已然走出了徘徊期,目標明確,只須義無反顧地進一步錘煉筆墨,突出個性,“這一個"獨立的書法的“張長久",就在不遠的“燈火闌珊處"。從這一點上說,我仍須等待,等待成熟或者說更為成功的張長久。
長久是文藝多面手。他善鑒定,好古董,近年尤好攝影。我看過他贈的相冊,每為他鏡頭下五光十色的美妙自然與人文景觀而拍案叫絕。美在于發現。當一個藝術家擁有了發現美的眼睛,他會為此傾注其內心豐富的情感。劉勰的《文心雕龍》中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歷代詩人在詩歌的創作中,不斷注入新的情感,使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情感更加多元,且賦予詩歌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而張長久則用現代科技手段,借助于鏡頭,挽留下大自然轉瞬即逝的詩意。他是用畫面來作詩,鋪排詩情畫意。他給“攝影藝術"注入詩性的文化內涵,這是他的作品超越時人的地方。
人,只有登上峰頂才能知道那一條登頂的路最近,而在山下的時候,岔道上必有風景。有時候,岔道上的風景會使人忘記登山的路。長久是一個文而化之的人,一個有抱負有想法的人,他在藝術道路上是有腳力可以登頂的人。他的路是多面的,且長。西諺云,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有人就在羅馬。久與我,怕都不是。這就要選擇。久,不管是藝術,是書法,你現在面臨的是用減法,而不是用加法。作為長你一輪的朋友,我想說,無論你如何選擇,我都微笑著看你。
(2019,2,3 戊戌臘月廿九于柞水)
作者簡介:
吳振鋒,筆名不然,別署萬廬。一九五七年生于陜西商州。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六屆學術委員會委員,第七屆隸書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文史館研究員,曾擔任全國第六屆、第八屆書學討論會評審委員,全國第九屆、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評審委員,全國第二屆手卷展評委,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藝術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隸書作品展暨研討會評審委員,烏海杯全國書法大賽、全國首屆王羲之獎、首屆鐘繇獎、首屆云峰獎、王安石獎、陶淵明獎、七屆全國楹聯展評審委員,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審委員,全國首屆小品書法大展評審委員。廣東省書法院特聘研究員,蘭州大學書法藝術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