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西安鼓樂在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演出
陜西傳媒網訊(陜西日報記者 楊小玲)6月10日,為慶祝國家第十個文化遺產日,由陜西省文化廳主辦、陜西省藝術研究所承辦的“西安鼓樂福建行”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拉開帷幕。接下來的幾天,西安鼓樂還將走進福建師范大學、泉州師范學院、廈門大學等地展開巡演,并將與福建南音聯袂奏響新絲路樂章。
西安鼓樂與福建南音在2009年同時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陜西是陸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加強兩個起點省份文化的緊密互動,既是非遺保護的佳話,也是新絲路文化交流的亮點。本次系列演出活動的開展,也將對西安鼓樂的宣傳、保護、傳承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西安鼓樂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千年的風雨,從最早的皇家的宴會、祭祀、出行、凱旋等場合演奏,逐漸走到了民間的廟會、朝山、進香、祈雨等場合表演。發展到今天,隨著社會文化土壤的變化,它的功能性也隨著漸漸喪失,從鼎盛時候的四五十家樂社、一千余名藝人,到現在只剩六家樂社、二百多名藝人,面臨的局面極為緊迫,是我們民族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年來,陜西省文化廳就很重視對西安鼓樂的保護工作,一直把西安鼓樂作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項目,在不斷的努力下,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又將“西安鼓樂”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9月西安鼓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可以說,西安鼓樂這個優秀的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屬于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參加本次活動的西安鼓樂藝術團由西安鼓樂何家營樂社、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組成,演出的曲目有行樂《翻調》、坐樂《群英宴》、花鼓段《霸王鞭》、雙云鑼《尺調引令》、韻曲《普天樂》、歌章《長安城》、古箏獨奏《香山射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