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鄉 行 記
王 英
今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我終于下定決心,與老伴一同去了趟西藏。如果不趁現在去,年過七十以后,就得醫院出具健康證明,還得家人全程陪同。否則,旅行社就不接收你加入旅游團。
讓 鋪
我們聯系的西藏九日游是先臥后飛,即去時先坐36小時的火車慢慢適應,回來時則改乘飛機3小時就可到達。上了火車,我和老伴的硬臥票一個在下鋪,一個在上鋪。老伴出發前剛燙傷了右腳,只能呆在下鋪,剩下上鋪只有我上下攀爬了。就在我吃力地往上鋪攀爬時,躺在對面下鋪的小姑娘開口了:“爺爺,您別爬了。還是咱倆換換,您住下鋪,讓我爬上鋪吧!”這聲柔聲細氣但卻毋庸置疑的話語驚住了我攀爬的腳步,等回過神來,連忙說:“謝謝小姑娘,謝謝你,謝謝!”沒等我把三個“謝謝”說完,小姑娘騰地從下鋪跳起來,雙手摻住了我的胳膊,輕輕地把我扶下鋪梯。此后,我才知道了她與同行的小姑娘是同學,都家住拉薩,都是藏族,都在咸陽中央民族學院上學,都是90后大學生。她們是暑假回家探親的。一路上,我們聊她們學習的幼教專業,憧憬著畢業后的工作愿景;同時詢問藏族同胞的民風民俗和宗教信仰,更增添了對神秘西藏的向往之情。兩天一夜的旅程是漫長的、枯燥的、沉悶的,但由于有了讓鋪的花絮,卻使我感受了人際間的友善與溫情,頓覺心情甜潤而愉悅。
十 月 懷 胎
進藏后的第二天,我們這個旅游團乘大巴趕往藏東的林芝,全程430公里,大約要走八九個小時。沿途兩個導游輪換講解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由來,大成教與小成教的差異,尤其當他們反復講到歷代達賴和班禪圓寂、需要十個月之后才可尋訪轉世靈童時,我心想,為何要等十個月?而不是多一點或少一點的時間呢?導游答:“佛祖傳下來十個月,正好是十月懷胎的時間。如果不經十個月,沒有經過十月懷胎,哪里會有轉世靈童呢?”一語道破天機。這十月懷胎是科學,并非迷信。所以,達賴和班禪圓寂十個月后尋訪轉世靈童是有道理的。
由此聯想到我國大多數人計算年齡講虛齡不講實齡,不管他們是否有這個意識,實際上這種算法就已經把十月懷胎計算在內了,而不是簡單地包年頭。這種算法符合客觀規律,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以及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
夫 妻 樹
林芝的西南方向有個南伊溝風景區,翻過溝后的崇山峻嶺,就是我國與印度交界的麥克馬洪線。進溝30多公里的路邊,生長著尺把粗的兩株云杉樹。這兩株云杉根連根、身貼身、肩并肩,齊刷刷地往上長,足足有30多米高,一派挺拔繁茂的景象。導游叫它陰陽樹,也叫夫妻樹。當地珞巴族同胞在這兩株云杉樹上掛滿了藍、白、紅、綠、黃的五彩經幡,向神樹祈禱愛情,祈禱幸福,祈禱生生不息的生命。看來愛情真是太神奇、太偉大了,無論你走到多么偏僻、多么陌生的地方,都不難發現神圣愛情的見證。
孔 雀 開 屏
南伊溝里流著清澈、湍急、奔騰不息的南伊河,直通雅魯藏布江,溝后是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景區在原始森林邊上開辟了一條一點一公里長的弧形木板路,可讓游人一睹原始森林的原貌。
進入林區后,我貪婪地呼吸著天然氧吧帶著潮濕的新鮮空氣,目不暇接地觀賞著聳入云天的高大云杉,還有兩邊那些不知名字的奇花異草。陽光從樹縫照射進來,只見四周圍薄云繚繞,宛如仙境一般。突然,只聽有人驚叫一聲,指著一處景致大按快門。原來是一株三四人方可合抱的大云杉平地倒在了沼澤中,其根部的一半完整無損地朝天散開,自然而然形成了偌大的半圓狀,恰如孔雀開屏。相象極了,美妙極了!于是,游客們蜂擁向前,從各個角度攝取它的豐姿,以作留念。大自然鬼斧神工,真是太神奇了:在巨大云杉轟然倒地之際,是稀軟的沼澤保全了它發達的根系,才使它原模原樣地與世人相見。真稀罕啊!
天 湖
從拉薩往北,是一望無際的藏北大草原。這里草肥水美,是冬蟲夏草生長的地方。再往北,就是終年積雪不化的念青唐古拉山,其主峰高出海平面7717米。繼續北行,就到了中國第二大咸水湖——納木錯。納木錯的景色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藍”。滲冰的湖水顯現出的淡藍、淺藍、灰藍、寶藍、深藍以及如墨的黑藍,這由淺而深的藍色,藍得清澈,藍得豐潤,藍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藍色。頭頂深邃而疏朗的藍天,與純凈的湖水渾然一體。在陽光下,遠處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晰,猶如一個威武的戰士守護著納木錯湖。
相傳,納木錯是貴族的女兒,愛上了農奴的兒子念青唐古拉。貴族父親一怒之下,把女兒關了三天三夜。其間,農奴的兒子多次來找,終不得見,最后凍餓而死,化身為念青唐古拉山。貴族女兒三天后解禁,見情郎已凍化成一座雪山,悲極而泣,直哭得淚成天湖,即納木錯湖。藏族同胞為了紀念這對戀人,便長年累月祭拜這神山圣湖,以寄托他們對堅貞不二愛情的珍重和崇拜,也表達他們為了愛情而不惜犧牲性命的信念和意志。
高 原 反 應
進藏以后,本來已覺各種不適。只有來到海拔4718米的納木錯湖邊,我才感覺到頭昏腦漲,頭重腳輕,走起路來飄飄然。加上胸悶氣短,不時要張大口呼吸,腹內還有隱隱惡心。直到返回拉薩時,途徑念青唐古拉山口,一陣陣惡心橫沖直撞,我趕緊從旅游大巴的后排跑到前排,呼叫司機停車,想下車嘔吐。誰知已經來不及了,隨著呼叫聲,我開始現場直播,吐得車門走道到處都是,一塌糊涂。這時,導游立馬遞給我嘔吐塑料袋,同車的團友有的給我拿礦泉水,有的給我送濕巾,有的問我感覺,有的起身讓座,讓我坐在最前排。司機師傅則不聲不響地把車開到一處沖洗店前,用清水將污物沖洗得干干凈凈。車上很快恢復了平靜,大家都做得自自然然,而我卻感到鼻根發酸,眼角發熱,一股熱流涌上心頭,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在舉目無親的旅途中,我平生親自體驗了一場同胞關愛互助、一次人世間的真善美。真可謂刻骨銘心!
不 食 狗 肉
在西藏,稍作留意,你就不難發現:農貿市場應有盡有,就是沒有狗肉攤;大街小巷飯店林立,就是沒有狗肉店。何故藏民不食狗肉?不食狗肉的禁忌始于何時?帶著這個問題,我留心觀察并詢問藏族同胞。原來這種觀念古已有之,現已積久成習。藏族自古是游牧民族,且地域廣闊,人煙稀少,一家一戶一頂帳篷一只狗,東西南北任自由,從而與狗結下了不解之緣。狗不但看家護院,而且保護人畜安全,就像朋友一樣忠誠,就像家人一樣親密,與主人一家相依為命。因此,主人怎能忍心宰殺它、吃他的肉呢?這種觀念、這種情愫祖祖輩輩流傳下來,便成為藏民的風俗習慣。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藏族是知恩圖報的民族,是敬重生命的民族。他們不僅自己不食狗肉,而且不理解其他民族喜食狗肉。到了內地,見到狗肉攤或狗肉店,他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上前與業主論理,力圖維護狗們的合法權益。
擇 偶 標 準
在太昭古城,女導游卓瑪在講解中談到了藏族姑娘的兩條擇偶標準:一是戴眼鏡的扎西,這種人有文化,懂技術,是知識分子,可以幫助他們發家致富;二是身強力壯的扎西,這種人身體好,能吃苦,是家里的頂梁柱,一樣可以過上好日子。從這種樸素的理念出發,藏族同胞渴望文化、崇尚科技、注重健康、吃苦耐勞的精神追求躍然眼前。
全 民 信 教
西藏的佛教氛圍非常濃厚。有人家的地方幾乎都有寺廟,突出響亮的地方都懸掛著五彩經幡,家家戶戶都設有頌經的經堂。據說,掛在樹上和山頭上的經幡叫風經,掛在河道上空的經幡叫水經,就是說除了人經不離口外,自然界的風和水也在日夜不停地吟頌經文。尤其是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四周磕長頭的信徒,那才堪稱五體投地、頂禮膜拜哩!問及男女老幼,他們自稱全民信教,我亦信以為然也。正因為全民信教,信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學說,信奉人死后上天堂或下地獄的歸宿學說,所以藏民大多不愿做惡、不敢做惡,故而道德界限分明,行為舉止文明禮貌,以致街市小偷鮮見,各民族團結和睦,社會秩序穩定,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2014年7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