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甘南多秀麗
王 英
在7月中旬,剛剛入伏的第一天,我和老伴跟著一幫驢友,同乘一輛中巴,踏上了川北甘南一周游的旅程。我們一行天未大亮就從銅川出發,途經西安、漢中、廣元,到達第一景點劍門關時已到下午時分。待飽餐了一頓豐富美味的豆腐宴之后,就開始在川北甘南的幾個著名景點穿行,直到經碌曲、臨夏、蘭州、天水、寶雞、西安,又回到銅川。整整七天,從地圖上看走了一條睡袋形環狀路線,可謂環游川北甘南。
劍 門 關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北30公里處。它居于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 劍門”。
巍峨劍門,扼入蜀之咽喉。由于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劍門蜀道。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巖,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修筑關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西將軍鐘會率領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憑天險把鐘會的10萬大軍抵擋于劍門關外。紅軍長征途中,也曾在此血戰一場,終于殺出一條血路,沖破敵軍圍追堵截,繼續北上抗日。
大小劍山雖有“七十二峰”,但最險處莫過于主峰。其一為峰頂的懸空玻璃觀景臺。此觀景臺用鋼化玻璃向峰頂一側懸空架設環形走廊,人走其上膽顫心驚,兩腿發抖,飄飄然如踩在云霧之上,大有得道成仙之感。好些膽小恐高的游客連倚著欄桿向下觀望一下都不敢,便只好蹲在走廊進口處稍作停留就怯生生離去,可見險之又險。其二為主峰一側的“鳥道”。主峰一側是如斧劈刀切般的斷崖絕壁直插半空,堪稱萬丈深淵,目測也有千米以上。“鳥道”便是從上而下斜向蜿蜒曲折的一條羊腸小道。它時而凹進絕壁,時而閃出壁外,時而有上有下,時而直上直下,時而需朝上攀爬,時而得向下溜滑,始終要一手抓牢鐵鏈,一手抓緊護欄,雙腳探索著找見人工開鑿的腳窩,方敢小心翼翼地挪動一步。我們一個個目不斜視,全神貫注,互相呼喊,互相照應,唯恐有個閃失。直到一腳踩到谷底,這才發現汗水早已濕透衣衫,自己終于回到了久違的大地上。站到谷底,再抬頭看那剛剛下來的萬丈絕壁,游人就像螞蟻一樣在“鳥道”上蠕動著。好險呀,要讓我從下往上再走一回,打死我,我也不去。這正如唐代詩仙李白所描寫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九 寨 溝
離開山雄關險的劍門關之后,途經6個多小時車程,我們一行到達此行的第二站——馳名中外的九寨溝。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境內,是一條縱深40余公里的山溝谷地,因周圍有9 個藏族村寨而得名,總面積約620平方公里,大約有52%的面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林中夾生的箭竹和各種奇花異草,使舉世聞名的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等珍稀動物棲息于此。溝中地僻人稀,景物特異,富于原始自然風貌,有“童話世界”之譽。
進入九寨溝的第一感覺,即是風景絕美,猶如仙境;空氣純凈,一塵不染;氣候寒冷,三伏天穿著羽絨服也不覺得暖和。但還是它“自然的美、美的自然”的神秘魅力吸引我們一直到達日則溝的盡頭——原始森林。
踏上木頭棧道,聽著清脆的咯吱聲,我們一行向原始森林深處尋覓。只見兩旁蒼翠的樹木、挺立的松柏、碧綠的樹葉和遠方翠色欲滴的高山,無不是罕見的美景。此時,耀眼的陽光從樹木的枝葉間斜刺下來,游人的眼前斑駁陸離,身邊的水汽如絲如縷,感覺似真似幻飄飄欲仙。突然,在寧靜之中,同行者中爆發出“噢噢噢……”、“歐歐歐……”、“嗚嗚嗚……”、“吁吁吁……”的吶喊和呼叫,接著前呼后應,此起彼伏的叫喊聲在原始森林中久久回蕩。與長期緊箍在鋼筋水泥城中的人相比,此時此地此人才真正放松了,狂野了,年輕了。
九寨溝的又一大特色是海子多,各具特色的大小海子有數十個。其實這些海子都是周圍雪山冰雪融化后聚積在三條溝岔谷底的湖泊,當地藏民就稱它為海子。其中,火花海、盆景灘最先令人眼前一亮,青藍色的湖水靜水流深。以前從未見過,綠得如此晶瑩、藍得如此透徹的水。湖旁金黃的蘆葦隨風搖擺,為水面籠上些許朦朧之美。當陽光打在鏡海的水面上時,山和樹的影子映在水中。水流是一位出色的畫師,是它讓影子變得這樣完美,甚至連天上的白云都倒映得清清楚楚。在這里,清水從樹根旁流過,從樹叢旁繞過。真是樹在水中,水在樹旁。五花海,名副其實。湖水一邊是翠綠色的,一邊是湖綠色的,湖底的枯樹由于鈣化變成一叢叢燦爛的珊瑚,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
九寨溝最讓人留戀忘返的還是那大大小小的瀑布。其中的樹正瀑布群是一連串40多個海子綿延7公里形成的多層臺階。上層臺階海子里的水從海子邊緣全線溢出,形成瀑布;又注入下一層臺階的海子,再形成瀑布。于是,有多少層海子,便有多少層瀑布。這一溝不計其數的瀑布群經多層下跌,當匯聚到諾日朗瀑布時,便形成寬幅140米的水簾從兩山間飛出,直瀉百尺山崖,氣勢相當壯觀。而珍珠灘瀑布則猶如一面巨大晶瑩的珠簾,從陡峭的斷層垂掛而下,置身于這流球飛玉的灘中,真有“滾滾銀花足下踩,萬頃珍珠涌入懷”的感受。
黃 龍 景 區
第三站,我們一行來到距九寨溝128公里的黃龍景區。
黃龍景區位于川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岷山山脈南段,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岷山主峰雪寶峰,海拔5588米,終年積雪,是我國現代冰川的最東點。整個景區巨型的地表鈣化坡谷,蜿蜒于天然林海與石山冰峰之間,宛若金色巨龍騰游天地,故而謂之“黃龍”。
我們首先乘坐紅巖關索道游覽車上到山頂,再穿越森林棧道來到鈣化坡谷的谷頂,由上而下徒步游覽。迎面而來的五彩池是黃龍最大的彩池群,有彩池693個,面積2.1萬平方米。池群由于池堤低矮,汪汪池水漫溢,看上去塊塊彩池宛如片片碧色玉盤。“玉盤”在陽光的照射下或紅或紫,濃淡各異,色彩繽紛,極盡美麗嬌艷。
走過“黃龍洞”,暮然回首,我們無比驚訝地發現,身后一座巨大的山梁,頓時化作了一位美麗的藏族姑娘。藍天白云之下,她靜靜地躺在群山懷抱里,身著藏族長裙,頭佩飾物,頭、胸、腹及腰身都惟妙惟肖,甚至挺拔的鼻梁、微笑的嘴唇也清晰可見,就像一位在云中馳騁的仙女,累了之后安詳地靜臥在林海雪原之中,堪稱“睡美人”。
接下來的“爭艷池”、“盆景池”、“金沙鋪地”,全是漫山遍野的鈣化灘流自然流淌,形成了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無數景觀。真是步步皆景,景中有景,景外全是景,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黃龍第二臺階的“洗身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溶洞位于一堵40米寬的鈣化掛壁下部,洞高約1米,寬1.5米,洞內布滿了淺黃色、乳白色的鐘乳石,奇形怪狀,水珠滴答。洞口水霧彌漫,飛瀑似幕,傳說是仙人凈身的地方。
下到山口不遠處,只見千層碧水沖破密林順坡而下,在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巖坎上飛流而來,跌落成數十道梯形瀑布:或如珍珠滾落,銀光閃爍;或如水簾高掛,云霧蒸騰;或如絲般緩流,舒展飄逸;或如珠簾閃動,風姿綽約。瀑布后是一座陡崖,多為馬肺狀和片狀的鈣化沉積巖,色澤金黃,富麗堂皇。經太陽余輝點染,反射出不同的色彩,遠望如彩霞從天而降,分外輝煌奪目,故稱“飛瀑流輝”。
花 湖
第五天,我們乘車爬渉240多公里,慕名來到四川若爾蓋與甘肅郎木寺之間的213國道旁的花湖景區。花湖是熱爾大壩草原上的一個天然海子,海拔3468米。與它相鄰的兩個海子,小的叫錯爾干,大的叫錯熱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草原明珠。
坐上景區觀光車,先經過一段遼闊的草原,再進入一段沼澤般的濕地,最終才來到花湖邊上的服務區。在踏上原木棧道的那一剎那,我望著無邊無際的沼澤地,腦海里立馬浮現出長征途中紅軍互相攙扶過草地的情景,便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然后再試一試原木搭建的棧道,感覺堅實穩固,這才亦步亦趨地跟隨眾游客放心前行。
湖周圍的水草有一人多高,郁郁蔥蔥,隨風飄蕩,遠看就像蘆葦蕩那么神秘奇特。這里水草豐美的原因,據說由于到處是牛糞堆和地老鼠挖洞掘出來的土堆,天然具有蓄水、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的作用。不知名的小鳥在湖面上蜻蜓點水、盤旋飛舞。偶爾也見幾只野鴨子在水邊捉迷藏,一旦游人舉起相機,還未等按下快門,它們一閃身便躲進了水草叢中。放眼望去,海面般的湖水天真的藍,無法形容的純凈。繾綣在水天之間的云彩,難以描繪的妖艷,沒有人不為之傾倒。看見這樣的湖水,你可以明白李白為什么會入水中捉月而死,美少年那喀索斯何以會愛上自己水中的倒影。這都在于湖水令人癡迷,令人沉醉,讓人發狂,讓人燃燒。這就是花湖,如此寂寞而又妖嬈的花湖!
黃 河 第 一 灣
“黃河天上來,紅日地中落”。九曲黃河第一灣島嶼眾多,紅柳成林,水鳥翔集,漁舟橫渡,完全是一派“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妙景致,中外科學家稱之為“宇宙中的莊嚴幻景”。
與花湖的柔媚之美不同,九曲黃河第一灣則是一種壯麗之美。黃河之水猶如仙女的飄帶自天邊緩緩飄來,在廣闊的草原上蜿蜒迂回,發出奪目的光彩。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登上路邊的高坡棧道,向遠方望去,S形的黃河就像一條血紅的彩帶,色彩濃重,與滿天的紅霞相互映襯,美麗之極,壯觀之極。黃河邊上座落著一個藏族村寨,村寨中金光燦爛的一片高大建筑叫唐克寺,村寨周圍和河岸邊上豎著成片的經幡,給九曲黃河第一灣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相傳流淌在四川的白河,是一位身姿綽約、有閉月羞花之貌的姑娘。她在川西北若爾蓋唐克大草原上蜿蜒徘徊,含情脈脈地等待著如意郎君的出現。而生長在青海冰峰雪山中的黃河則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俊男子。他早就慕名白河的美麗善良,不遠萬里來迎娶她。在唐克寺旁,黃河見到了心儀已久的白河,白河也對黃河一見鐘情。然后,他倆手牽手走到一起,直到相匯交融分不清你我,便往黃河的故鄉青海奔去。
返 回 路 上
當我們還沉浸在花湖的柔媚和黃河第一灣的壯美之中時,便已踏上了歸途。即使途經甘南碌曲縣境內海拔3400米的尕海湖,也并未下車,只是隔著車窗向尕海湖行注目禮,將那萬畝湖面的高遠之美、純凈之美留作日后尋訪的夢想。
中巴車由南向北地穿行在尕海大草原上。這里的大草原水草豐美,遍地鮮花,花草足有尺把高,不像陜北、內蒙的一些沙漠草原,只長著露出地面的抓地草,絕對沒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迷人景象。沿途一座座山丘綿延不斷,一群群牛羊漫山遍野,使人不由得感慨:“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大草原!”
公路兩邊,不時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藏族村寨。還有幾處比較原始的藏族村寨遺址,以它們的原有風貌展示著歷史的滄桑巨變。車行至一處小丘旁,驢友們見草長螢飛,陽光斜照,環境優美,就喊叫停車拍照。司機靈機一動,拿出一卷衛生紙,讓眾驢友各撕一長段,搭在脖子上充當白色哈達。一試,果然不錯,真假難辨。這一下,給驢友們的興頭上更添了興頭。于是,各自擺出舞蹈動作、親昵動作、偉人動作、勝利動作,盡情拍照。進而,拍了單照拍合影,還拍了一行人的集體照。就這樣,把倩影留在了鏡頭中,把歡樂留在了記憶里。
當晚,下榻蘭州,有幸游覽了蘭州黃河大鐵橋。在夜幕降臨、華燈初放之時,我們專程來到飛架在蘭州市中心的黃河大鐵橋。站在橋頭的立交上,只見黃河大鐵橋傲然挺立,燈火通明;沿河兩岸人流如潮,車水馬龍,來來往往的游客和市民正在沿河公園散步納涼;兩岸河堤五光十色,霓虹閃爍,猶如兩條彩帶飄向遠方;河中游船往來,音樂悠揚,正載著游客觀賞夜景;橋頭一邊的半山腰閃爍著一排廟宇燈飾,輝煌耀眼,十分壯觀,仿佛把人們帶入海市唇樓的夢幻境界。蘭州因黃河而富饒,黃河因蘭州而美麗。這使我不由得想到:凡是有河流穿越市區的城市,可否也能像蘭州一樣,把河流改造成一段景觀,既安瀾又獲利,還能美化亮化城市,使城市變得更漂亮、更生態、更安逸、更和諧。
(2015年9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