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0 期
改革開放40年:小小說人物(14)
楊爭光(著名作家、編劇)
蘆芙葒的小小說,我沒覺得它們小。它們幾乎具備了小說所應該具備的所有元素;而且,蘆芙葒具有讓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閃爍奇光異彩的能力。這是要讓許多大小說、長小說很失面子的。我以為,篇幅的短,不應該作為它可以小的借口;我還以為,越短就越不容易耍花槍,這都是作小小說的陷井,弄不好就會掉下去。
雪弟(青年評論家、惠州學院教授)
蘆芙葒毫無疑問是中國小小說史上最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文體自覺。他的小小說具有頗多優點:一、自然。不雕琢,不刻意,故事的推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二、節制。無論是抒情,還是寫人,都惜墨如金,恰到好處。三、耐人尋味。故事有泥土味,語言有青草味,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意味深長。
馬季(作家、《作家》雜志社編輯)
蘆芙葒的小小說很講究趣味,《游戲》、《秋夜歌聲》、《扳著指頭數到十》都是有意思的小小說,而趣味不過是開端是引子,它是要升華的。就是說小說追究的是生活邏輯向藝術邏輯的轉換,在趣味中換轉當然是最有意思的。我相信,這條路對蘆芙葒而言是漫長的更是有趣的。
候德云(作家)
從蘆芙葒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一個生活哲學的研究者所應該擁有的素質:1、他是靠直覺而不是靠推理來獲得思想。2、他面向痛苦和絕望的個人,探討生命的意義。3、他把讀者帶到自己的靈魂深處,與讀者分享他的生活體驗。4、他企圖理解生活,并暗示人們應該怎樣生活。5、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大眾性、深刻性和現實性。
王海椿(作家)
蘆芙葒的小小說特別注重創造獨特的個性語言。世界上杰出的作家無不是語言大師。誠然,任何一種文學樣式(及戲劇)都是必須注重語言的。但小小說因其短小更講究語言的垂煉。芙葒的寫作,有的注重細膩形象的描述,有的運用幽默調侃的筆調,整體貫穿的是跳蕩的節奏感,讀起來很有味道。
程華(青年評論家、商洛學院教授)
蘆芙葒文體意識的自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他把對生活的思考進行藝術的抽象,提煉成富有象征意味的藝術形象,形成精煉豐富的意蘊內涵。其次,突破“巧構”性的情節,重視敘事結構的營造,把對生活的理解和體會通過小說敘事過程傳達出來,而非僅僅進行情節巧合的安排。三是具有獨特的精短小說的留白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