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龍:是什么力量讓這本書長期走紅?
在安康市慈善協會的熱情資助下,殘疾人作家王庭德的長篇紀實文學《這個世界無須仰視》迎來了第二版的第12次印刷。面對這散發著愛的光芒、善的力量的嶄新圖書,我終于找到了一把打開心結的金鑰匙。
王庭德于1981年生于旬陽農村,不滿一歲時因為高燒而成為肌無力侏儒,身高只有1.16米。他自幼父親去世、母親出走他鄉,從小倫為孤兒,靠鄉親養大,初中畢業后四處打工。但他從不放棄學習與寫作,于2013年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了自傳體長篇紀實文學《這個世界無須仰視》。該書由于具有很強的勵志作用,深得讀者好評,受到省作協、省慈善協會等方面表彰,被列為中國高校精品圖書、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和農家書屋館配圖書,他本人也躋身于全省文藝創作“百人計劃”。安康市圖書館以他的粉絲為班底,成立“王庭德書友會”,面向青少年開展讀勵志書籍、講勵志故事活動,2018年以來堅持每月在城鄉各地舉辦讀書分享會、勵志報告會,僅在中小學校就舉辦“王庭德勵志報告會”110場,受眾達41000多人。由于公益效果良好,該書自2014年修訂再版后,已印刷11次,仍然供不應求。安康市慈善協會為了滿足王庭德作公益活動、勵志報告的文化需求,拿出善款資助他重印《這個世界無須仰視》1000冊,價值25000元。
近十年來,看著《這個世界無須仰視》那么多的粉絲,以及此書一年一年經久不衰的閱讀活動、一批一批熱度不減的熱心讀者,和一次次的加印、一撥撥的簽名,讓我在自己的身邊看到了《平凡的世界》那般的走俏,看到了《白鹿原》那般的熱銷。無數次面對他那艱難行走的背影、微笑而來的神情,我就把他看成了中國版的民族英雄保爾柯察金,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偶像路遙,看成了我們這座城市的地標式人物張海迪。
這一切,絕不僅僅因為他王庭德是個殘疾人,也不僅只因為他是個作家,更不因為他是個殘疾人作家。如果沒有這本書的自帶能量,他名字前邊的那些標簽、他頭頂上的那些花環,一文不值!
正因為如此,我從在文研室做創作研究,到在圖書館做閱讀推廣,一直在為一個百思不解的問題尋找答案:這本書,究竟為什么會長期走紅呢?
在安康市慈善協會為他資助印書的捐贈儀式上,從崔光華會長的熱忱講話、王庭德先生的激情答謝、書友會的工作匯報、讀者們的閱讀分享,讓我看到了促使此書走紅的四種力量。
一是自強的力量。一個沒人送傘的山鄉孤兒,如果不是自強、自立,他王庭德早就在風雨中趴下了;一個被人嫌棄的無用之人,如果不是自尊、自愛,他王庭德早就被唾沫淹死了。正因為自強是一種精神戰勝物質、夢想創造未來的神奇力量,王庭德才長出了超越軀體的精神高度,長成了讓我們仰視的“勵志哥”!
二是學習的力量。如果不是自小好學,并在學校的窗外偷學,他王庭德可能會流落他鄉、茍且此生;如果在初中畢業之后不再苦學苦寫,并用心血和汗水寫出了自己都難以料想的長篇紀實文學,他王庭德可能會是個因殘病而坐享施舍的懦弱之人,絕不會是因為一本好書而受人尊重的強者,更不會是因為寫作而讓眾人追捧的人生榜樣!
三是感恩的力量。如果沒有感恩之心,那種欲哭無淚的苦難童年,定會讓他王庭德扭曲心靈,成為“問題兒童”,而不是少年楷模;如果缺乏感恩之情,那么多的苦難故事,可能會讓他王庭德因為冤天冤地而把此書寫成冤婦的哭訴,而不是如此暖心的溫情之書、如此亮凈的養心之作!
四是是慈善的力量。在王庭德那灰暗的童年,是慈悲的爺爺給了他仰望星空的目光,是靈慧的八哥給了他穿透雨霧的亮色;在王庭德的少年歲月,是善良的老師給了他知識的營養,是民警的愛心給了他生還的希望;在王庭德的成年以來,是慈善協會培訓了他的生存技能,是慈善人士給予了他的創業機遇、就業平臺。試想,如果不是愛心的光照,他王庭德咋會走出山村、走到今天,并在安康城里安居樂業?如果不是心有善根、立志從善,他王庭德絕不會成為勵志作家、道德模范、公益達人,并且擁有數以萬計的忠誠粉絲!正因為有了慈善的力量,他王庭德才能用愛心回報社會,因獻愛廣結善緣,從而拓寬人生之路、拓展成長空間,以侏儒之軀登上了令常人仰視的人生高度!正因為有了慈善的力量,人間才充滿公平正義,這個世界才無須仰視!
正因為慈善的力量是自強之力、學習之力、感恩之力的力量源泉,《這個世界無須仰視》才會自帶能量,成了助人自強、激人學習、教人感恩的勵志書,才有了暖人的光度、迷人的魅力和扣人心弦的吸引力,才是我們愛不釋手的可閱讀之書、可收藏之書、可饋贈之書,才成了我們安康長期走紅的地方名著。
今天,看到安康市慈善協會為王庭德資助印書的善行義舉,聽到崔光華會長關于幫其印書是為了“弘揚慈善精神,樹立勵志榜樣,鼓勵自立自強,共譜人間大愛的”目的闡釋,我完全相信,有了王庭德的自強毅力、學習能力和感恩意識,有了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持和愛心傳播,《這個世界無須仰視》在安康大地還將走紅,并持續走紅。
(作者簡介:李煥龍系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陜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文化委員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