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頭號反對者”霍多爾科夫斯基
俄羅斯前首富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20日宣布發起“開放歐洲”的在線運動,呼吁俄民眾在2016年俄議會選舉前團結起來,支持俄融入歐洲,并暗示“有些人想終身統治俄羅斯”。同樣的論調出現在2013年的《紐約時報》上,當時還身陷囹圄的霍氏刊文宣稱“俄羅斯需要融入歐洲文明”,認為“俄政府的腐敗低效都是由于權力過度集中在一名執行者手中”。
霍氏的譴責言論顯然指向了執政俄羅斯長達十年的普京。事實上,自2003年公開炮轟普京政府后,這位曾經的石油大亨就逐漸向“普京頭號反對者”的形象轉變。他于2005年被逮捕入獄,直至2013年被釋放。八年的監獄生活讓他失去了自由,卻奇跡般獲得了俄羅斯民眾的廣泛支持,而后者正是建立在其對普京的反抗過程中。
入獄前:與普京公開對罵
2003年2月,普京召集俄羅斯頂級富商召開工業和企業家聯合會議(RSPP)。在這場全國直播的會議上,時任尤科斯總裁的霍多爾科夫斯基的發言震驚了在場所有人。他通過列舉俄羅斯的腐敗頑疾--給每年經濟帶來超300億美元的損失、高校學生熱衷于公務員因腐敗有利可圖、國有石油巨頭的交易黑幕等,直接向坐在臺下的普京發起挑戰。
當年的直播視頻顯示,普京在聽到霍氏發言后,臉上反而露出笑容。“包括尤科斯在內的一些企業有著大量的資本儲備,”普京隨即反唇相譏,“問題是,這些錢是怎么來的?”他在椅子上換了一個坐姿,右肩聳起。美國GQ雜志后來報道,普京臉上似是而非的笑容,使得他的意思再明顯不過--這是在威脅。他進一步指責霍氏賄賂稅務部門,甚至暗示要接管尤科斯。
尤科斯原是前蘇聯第二大石油生產商,控制著該國最多的石油儲量。1990年代,在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時期,霍氏利用其經營小本生意所得利潤建立梅納捷普銀行,該銀行從俄羅斯政府預算基金的大筆存款中獲益。在政府隨后對國有企業“貸款換股份”的計劃(國家賣掉一些國企,以換取貸款)中,霍氏利用此前的收益收購了尤科斯近半數股份,并在此后幾年間,將公司規模擴大近10倍,成為世界頭號石油生產商。
2003年,美國《福布斯》雜志將霍氏評為俄羅斯首富,估計尤科斯的資產價值已超過37億美元。也是在2003年,霍氏和普京發生面對面的沖突。《福布斯》在評價這兩位決定俄羅斯未來的人物時稱,前者是俄羅斯西方價值觀的象征,并指引俄羅斯融入歐洲;后者則是俄羅斯政治、文化傳統基因的代表。

監獄中的霍多爾科夫斯基
1999年,前克格勃中校普京接替葉利欽,當選俄羅斯總統。他迅速鞏固其在克里姆林宮的權力,同時削弱議會、地方州長及大企業的權力。為了迎合俄羅斯人聲討寡頭的巨大情緒,他在2000年正式向眾寡頭攤牌:那些有錢人不應控制社會,寡頭們不可以、也沒有權力影響政府決策。如果有人已經習慣了無政府主義,那我很抱歉,他們將必須遵守新規則。
在2003年那場沖突之前,特立獨行的霍氏就已是普京政府的“眼中釘”。他積極游說,反對增加石油稅;經過協商,他將部分尤科斯股份賣給了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國際公司;他還為反對黨籌集資金,聘請調查記者撰文批評普京。
2013年10月,在西伯利亞一家機場里,霍氏在自己的私人飛機上被逮捕。彼時他正帶領一個12人的團隊,輾轉各地演講,控訴政府的腐敗無能。他隨后被迅速帶回了莫斯科,受控從事欺詐、逃脫及其他經濟犯罪,并于2005年被判9年監禁,隨后又于2010年因侵吞公款、洗錢等罪名,延長刑期至2014年。
監獄中:反普京的自由戰士
普京一直強調霍氏的入獄與政治無關,但霍氏的支持者則認為,普京利用霍氏在收購上的程序問題打壓異己。許多俄羅斯律師,分別以莫斯科、倫敦、斯特拉斯堡和紐約為基地,花費8年的時間,不停地為霍氏的案子奔波。根據他們的說法,俄羅斯甚至專門修改法律,來支持對霍氏的迫害。
霍氏入獄之后從未承認過俄羅斯政府的指控,“他在捍衛的并不只是他失去的利益集團(尤科斯于2007年被宣告破產),更是他的人權”。英國《經濟學人》報道稱,將近8年的監禁生活將霍氏由一個經濟寡頭轉變為受強權迫害的政治犯、甚至是自由戰士,這種轉變是后共產主義的俄羅斯最有趣的故事。
沒有誰像霍氏這樣,激發起世界各地說俄語的人們做出強烈的反應。俄羅斯最暢銷的作家出版了與霍氏的通信;十幾位藝術家在旁聽了他的審判后,聯合舉辦描繪法庭現場的繪畫展。2011年,一群蘇聯出生的音樂家舉辦向他致敬的音樂會,在音樂會開始之前,50位霍氏支持者舉行聚餐,其中包括他的母親、律師,俄前總理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及其他前內閣成員,他們都是普京的反對者。
而在“老大哥”看守的監獄里,霍氏的生活一直受到監控,他的床頭、工作臺、食堂的餐桌上都裝有攝像頭。當他被關在克拉斯諾卡緬斯克市的YaG-1410勞改營時,他每天都需在營內的手套廠工作。與此同時,他在獄中開始大量書寫批評政府的文章,入獄8年已出版六本書。他還與許多俄羅斯公民通信,并把信件發表在一本莫斯科出版的雜志上。
2011年,他在給俄羅斯財經報紙《俄羅斯人報》的文章中,詳細談到了應把一部分權力從俄羅斯總統手中交還給議會,“自從2003年我遭囚禁以來,國家總統的權力已經大到可怕的程度”。
《GQ》2012年發表的文章提到,過去幾年,普京和霍氏從未見過面,但卻是彼此生活的中心。當霍氏還是俄羅斯首富時,他完全誤估了反對普京的后果,而普京將其逮捕也低估了這一舉動的影響。受迫害的霍氏成為俄羅斯最受信賴的公眾人物,也成為普京最大的政治包袱。
2009年,霍氏在第二次接受審判時,為自己做了辯護總結,最后一番話隨后在俄羅斯廣為流傳:來自俄羅斯和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雙眼睛,都在看著這次審判。他們希望,俄羅斯最終將成為一片自由和法制之地,法律將比官僚更為重要。在這里,支持反對黨將不再成為受迫害的理由;安全機構保護的是人民和法律,而不是讓官僚脫離人民、不受法律制約。在這里,人權不再因沙皇的仁慈或刻薄而定。
審判過后,普京在被問及對霍氏這段話的看法時稱,“一個小偷就應該進監獄”。
出獄后:我懂普京
在得知“可以不認罪而得到赦免”的消息后,霍氏在2013年11月向普京請求赦免,并附上了一封信,明確保證自己不會介入政治,也不會試圖索回尤科斯。而他持有的大多數資產現在已構成了俄羅斯石油公司,由普京的盟友伊格爾•I•謝欽(Igor I. Sechin)控制。
2013年11月底,俄羅斯議員投票通過一份全面大赦法案。特赦案覆蓋至少2萬名囚犯,霍氏成為其中一員,此外還包括反普京的朋克樂隊“暴動小貓”,以及因抗議俄羅斯北極石油開發而被拘留的綠色和平組織人士。當時的CNN報道稱,俄羅斯即將迎來索契冬奧會,人權問題成為輿論焦點,這是普京實行大赦法案的重要動機。
霍氏請求赦免的正式原因是他母親的健康,她當時正在德國接受治療。這也是他出獄之后前往德國的原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還透露不會冒險返回俄羅斯領土。但他并沒有透露出悔罪的態度,反而顯現出當初對抗普京時的冷靜沉著,宣稱要幫助俄羅斯的其他政治犯。

霍多爾科夫斯基的支持者
霍氏告訴自由俄羅斯電視臺,他與普京太了解彼此了,“不需要任何解釋,就能知道對方的用意”。所以當他從電視上得知普京宣布特赦令,立刻知道自己將重獲自由,也深知如何把握“不涉政治”的承諾。
2014年3月,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出獄后的霍氏首次出席活動并發表演講。他言辭激烈,矛頭直指宿敵普京,“昨晚,我和我的烏克蘭朋友去了基輔獨立廣場。我們在那里和很多人交談,俄羅斯的宣傳都是謊言”。而在談及烏克蘭未來的出路時,霍氏透露出他隨后的政治動向,“我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有一個統一的發展道路,那就是融入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