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00:10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 為期4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3日下午在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確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五大體系和六大任務,并公布最新的人事變動等,受到海外媒體高度關注會議。海外媒體認為此次會議顯示了中國政府在繼續深化改革和打擊腐敗等方面的決心,將成為中國現代史上的“反腐巔峰”。
英國路透社報道稱,四中全會將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嚴格的執法機關、有效的司法體制以及專業的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將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公正。這些將有助于提高市場效率,同時減少腐敗并降低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這還會幫助提升投資者對于中國政治體制和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信心。
“俄羅斯之聲”認為,四中全會將成為中國現代史上的“反腐巔峰”,可以期待,打擊腐敗犯罪將進一步機制化。
美國《僑報》評論指出,法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步推進。中共高層不止一次表達過“反腐要標本兼治,治標是為治本贏得時間”的理念。四中全會是一個從治標走向治本的關鍵節點,但不是終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認為,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的一步。法治可為加強國家治理能力提供制度保障,若執政團隊不信守法治精神,司法團隊不具備法治素養,社會不享有司法審判公正的環境,那么任何所謂的制度建設都是空談,國家施政也難以謀求長治久安。
韓國《先驅經濟》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中央全會的主題,具有歷史性意義。腐敗是導致中國歷代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習近平深知這一點。因此,“依法治國”主題再次體現習近平政府“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決心。
韓聯社援引新華社發布的“四中全會公報”內容,介紹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決定。報道還提到,公報并未提及關于周永康案的相關內容。此次全會繪制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等司法改革制度輪廓,再次確認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及對香港、澳門的“一國兩制”方針。
《日本經濟新聞》文章稱,20日開幕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會議主題,展現了中國在反腐敗、提供經濟系統透明度方面深化改革的姿態。中國將對強化與經濟相關的法制建設,將以市場監督、期貨交易、人力市場、稅法等領域為中心,進一步構建面向經濟市場化的規則。相關法制的建設,將使得政府可以通過法律來提高對于市場的管理能力,以應對各種潛在的危機。
歐盟《新歐洲》報認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在反腐敗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考慮到正在進行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調整,特別是黨政機關還存在濫用公權力等問題,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討論依法治國就是要鞏固改革成果,用法治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香港中通社援引專家觀點認為,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成為中國反腐從“治標”轉向“治本”的重要節點,法治反腐將成新常態,以此為支撐的創新驅動發展將有效刺激民間投資潛力和全社會活力,有望帶來超過700億美元的改革紅利。
古巴拉丁社在題為《中共領導確立依法治國任務》的報道中指出,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共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文章還表示,根據大會公報決定,大會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首要作用, 決定還指出完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憲法監督作用。
News1在題為《全面推進法治國家建設 “保障公正司法”》文章中指出,四中全會提出,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機關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為了確立法治制度,中國政府提出了多種方案。報道稱,保障審判權和檢察權,保證領導干部無法干預司法活動,有利于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凈化司法環境。報道也強調,公報中提及“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與“一國兩制”方針。
韓國KBS電視臺在題為《中國宣布“強化法治” 開除6名腐敗官員黨籍》的報道中指出,強調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此外也對中央政治局開除李東生、蔣潔敏、楊金山、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黨籍處分進行了報道。
《韓國經濟新聞》從“強化法治”的中國,阻止地方政府“干涉司法”角度的報道指出,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不僅提出了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等方案,還要求建立法院判決與公務員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將立法與改革相聯接。分析稱,這些措施將為習近平主席大力推進的反腐政策與加速經濟結構改革奠定法律基礎。
法新社報道稱,四中全會的主要議題是依法治國,強調建立獨立的司法系統。另外,中國從去年開始的反腐行動是近十年來最為嚴厲的,據該社統計,至少有51位副部級及以上官員落馬。
《世界報》說,四中全會的主題是建設法治國家,與此同時,中共的反腐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很多高官人物落馬,表現了政府反腐的決心。
(人民網記者 黃海燕 趙松 李焱 楊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