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人口基金駐中國代表何安瑞在項目成果發布會上開幕致辭。圖片來源:聯合國人口基金駐中國代表處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雷曼譽) 農民工如何在城里享受同等的社會福利?農民工子女如何能在城里接受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婦女的權益如何保障?這些問題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重大民生問題,也是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公共政策研究課題組調研的重大課題。
經過5年的試點和研究,由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中國代表處聯合發布的城鎮化項目研究報告于12月16日在國家科技會堂會議廳正式發布。來自政府機關、研究機構、國際組織和新華網等媒體機構約70名人士出席了此次研究成果發布會。
“我們認識到,許多公共服務政策還不能較好地適應城鎮化健康發展需要,客觀上影響了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和質量”,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有關負責同志在會議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公共服務政策試點與研究項目的實施,既為參與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關政策提供了有益支持和實踐經驗,也為地方統籌城鎮化和公共服務發展提供了創新實踐平臺。”

會議現場,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竇紅做項目成果報告主題演講。圖片來源:聯合國人口基金駐中國代表處
如何推進平等的城市發展,如何促進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如何讓城市居民、特別是農民工這類外來人口更好地分享新型城鎮化的成果,項目課題組開出的藥方是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業轉移人口覆蓋均等化,包括社會救助、勞動就業培訓、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基本住房保障和社會保險服務等,打破城市對這類人群的準入門檻,探索戶籍制度改革,并根據4個城市的試點經驗,探索通過不同選項來提高城市發展的質量。
要質量而非數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而非“土地的城鎮化”,這才是健康城鎮化的核心要義。正如聯合國人口基金駐中國代表何安瑞所說,“中國的城市化不應只是從農村到城市的平面人口遷移,而要真正像蹦床運動那樣,為人們向上遷移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實現更高的個人、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
會上,與會專家在充分肯定了課題組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例如下一階段研究須將城鎮化發展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相結合,探索如何擠掉城鎮化進程中的水分等,課題組成員專心聽取了專家的建議,受益匪淺。
借用中國人民大學顧寶昌教授的話說,“這項研究確實是一項有意義的事情”。這不僅僅是一項研究成果,更是推動新型城鎮化的一項積極探索。堅持以人口的城鎮化為核心,他們正在行動。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