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國務院于當地時間23日對其公民發出全球旅游警報,警報將持續3個月之久。美國國務院表示,近期有情報表明“伊斯蘭國”(IS)、“基地”組織、極端組織“博科圣地”以及其他組織正在“策劃針對多個地區的恐怖襲擊”。聲明告誡美國公民,“在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上保持警惕”,同時“關注周邊環境,避開擁擠的人群和場所”。
本周四美國將迎來感恩節,下月將迎來圣誕節,通常節日前后,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會搭乘交通工具大規模外出。《紐約每日新聞》稱,歐美一直擔心本國籍恐怖分子在圣誕或感恩節大型集會上發難。
美國國務院此次沒有點名巴黎恐怖襲擊,但提到法國、俄羅斯、馬里和一些其他國家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里發生襲擊事件。聲明說,“因為IS成員正在從敘利亞和伊拉克返回,政府認為存在恐怖襲擊的可能性”。 就在美國國務院拉響全球警報前一天,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約翰遜表示,美國人可以放心過節,不用擔心恐怖主義。
美國發布全球旅游警告不同尋常,但并非首次。2011年,本·拉登被打死以及隨后迎來“9·11”十周年紀念日時,美國就發布過。德國《焦點》周刊24日刊文稱,美國的最新警告再次表明,全球的恐怖威脅沒有消失。恐怖分子像許多人一樣,穿著牛仔褲,實施“獨狼式”或小組恐怖襲擊。而他們的目標,很可能是大型體育活動、劇院、市場和航空設施等“軟目標”,這里反映了西方的生活方式。這是對西方文明的攻擊。英國廣播公司評論說,類似的警告過去一直受到批評,因為警告非常模糊,沒什么實際價值,只是因為恐怖分子制造了一種恐怖氣氛,政府才采取這一措施。美國“政治知識”網站說,旅游警告增加了公眾的困惑與受挫感,人們在問,為什么事情變成了這樣?
美國發布全球旅游警告的同一天,比利時首相宣布延長布魯塞爾的最高警戒等級,封城繼續。“歐洲觀察家”網站說,安全形勢嚴峻致使歐盟與土耳其的峰會難以確定何時舉行。據報道,北約已要求一些工作人員在家辦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安全分析專家的話說,比利時當局有一種“史無前例的擔憂”,“擔心那里藏有另一個襲擊小組,他們有炸藥、有武器,但比利時警方不知道他們在哪兒,這就是他們使勁搖樹的原因。”
德國新聞電視臺24日稱“恐怖威脅給圣誕蒙上恐懼氣氛”。報道說,離圣誕節只有一個月,由于巴黎恐怖襲擊事件,歐洲人現在沒了往常的歡樂氣氛。各個城市的街頭到處可見警察,游客明顯減少。這對歐洲經濟將是一個嚴重打擊。
據法新社報道,24日,IS在埃及西奈半島發動恐怖襲擊,殺害一名法官,另有3人遇害。德國《明鏡》周刊評論說,“炸彈已經代替理性”。該報稱,現在歐洲人必須進行戰斗。歐洲需要耐心、頭腦和心臟。IS正在向歐洲乃至全球發起一場“新型戰爭”,歐洲不能用老的戰爭規則對付敵人,整合是反恐最好的預防,各方應該團結在一起,制定共同政策,對抗IS。據美國媒體報道,法國總統奧朗德已經提出外交倡議,組建一支打擊“伊斯蘭國”的多國部隊。周二,他將飛往華盛頓同奧巴馬會晤,周三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周四飛往莫斯科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
英國《衛報》評論說,法國正全力以赴組建一個擊敗IS的全球軍事聯盟。到目前為止,奧朗德對巴黎恐襲的應對獲得了法國公眾和國際社會的支持,他的支持率上升了8個百分點,達到33%,外國領導人接二連三地表示要和法國團結在一起。但成功的前景仍不明朗,美國、俄羅斯、德國和英國毫無保留地同意有必要鏟除IS,所有國家都希望達成一個和平協議以終結敘利亞內戰,但問題是在如何實現這一點上鮮有共識。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陶短房 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