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空前孤立!美國制裁伊朗提案被否,原因何在?
央視網2020年08月26日 23:06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闞純裕):當地時間8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印尼常駐聯合國代表達賈尼(Dian Triansyah Djani),就美國要求聯合國啟動針對伊朗制裁的“快速恢復”表明立場。他表示,由于安理會成員持有異議,因此安理會不會采取相關措施啟動制裁機制。安理會絕大多數成員認為,美國已經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美方要求不具備任何法律基礎。
8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美國提出的延長對伊朗武器禁運的決議草案進行書面投票結果揭曉,15個成員中,美國和多米尼加投了贊成票,中俄兩國投了反對票,英、法、德等11國投了棄權票,決議草案未通過。
這一懸殊結果在安理會表決美國提出的重大決議草案的記錄冊上實屬罕見,美國之孤立堪稱空前。
1980年美伊斷交后,美國曾多次以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為由,向聯合國提交議案,申請對伊朗實施制裁。央視網記者經梳理發現,除去此次對伊制裁提案受挫,此前美國涉伊提案均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通過。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后重啟并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措施。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李慶四教授認為,此次美國對伊制裁提案未能通過,與此前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有直接關系。他表示如果美國沒有退出伊核協議,投票結果很可能是不一樣的,至少英法等盟友不會棄權,“自己把自己的路給走絕了”。
李慶四教授認為,此次安理會表決結果,表明美國在伊朗問題上已經喪失了主導權,“(美國)在西方世界一手遮天的身份地位恐怕已經不在了”。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多重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在包括伊朗問題等一系列外交問題上,均采取激進的政策,“失去分寸,窮追猛打,不得人心”。
另外,美國當前的處境可謂內外交困:大選臨近,內部政治極化;經濟下滑,失業率猛增,加劇社會動蕩;國內疫情形勢目前仍不容樂觀。李慶四教授表示,對于這樣一個美國,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國的盟友,也不免會對其失去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