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臨渭檢察】4月30日,臨渭區人民檢察院出臺《便民利民十項措施》,深化“聽民聲、強監督、解民憂”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與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該院《便民利民十項措施》立足檢察業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服務大局、社會治理和檢察履職,把為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貫穿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始終。
一、鞏固脫貧攻堅,建功鄉村振興
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持續抓好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共駐共建等包幫工作任務,發揮檢察職能,做好結對幫扶、產業幫扶、消費扶貧等工作。
二、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推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堅持“企業為王、精準服務、效果至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持續抓好涉企“掛案”清理工作,推動建立解決和預防“掛案”的長效機制。加大對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問題和對涉企行政案件監督力度,努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三、開展公益訴訟專項監督,保護秦嶺生態環境
公益訴訟檢察與刑事檢察部門聯合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活動,統籌開展涉秦嶺生態公益訴訟保護和嚴厲打擊涉秦嶺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件工作,加強對網格員的培訓,及時做好宣傳,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四、推動開展窨井蓋專項整治,守護群眾“腳底下的安全”
推動相關行政部門開展窨井設施隱患排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窨井設施進行更換改造,加強日常管理養護。健全落實相關協作配合機制,探索“行政+檢察”工作模式,共同守護人民群眾“腳底下的安全”。
五、構建長效機制,共護“舌尖”安全
開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專項活動,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刑事犯罪案件持續加大打擊力度,保持高壓態勢,積極引導公安偵查取證,完善證據標準。加強與公安、法院、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形成長效機制。加強與本院公益訴訟部門協作配合,形成工作聯動。充分利用檢察建議等手段,積極參與社會綜合治理、堵塞管理漏洞。積極普及宣傳食品、藥品安全法律知識,有效引導和提高社會公眾法律意識,加強源頭治理。
六、深化虛假訴訟專項監督,促進社會誠信建設
加強虛假訴訟犯罪懲治,辦理一批重點案件,推動健全相關機制,共同防范和懲治“假官司”,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誠信。
七、開展民事行政執行監督專項活動,切實提升司法公信
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執行難、執行亂問題,依法監督糾正一批不當執行案件,查辦一批違法犯罪案件。通過專項活動,提升檢察機關民事行政執行監督隊伍的能力水平,提升司法公信力,維護司法機關良好形象。
八、強化未檢工作,護航青春成長
建立完善法治副校長機制,常態化開展開學季法治第一課、學習宣傳民法典進校園等活動,繼續推進一號檢察建議貫徹落實,落實強制報告等制度,發揮臨渭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地,加強涉案未成年人的雙向保護,為青少年成長撐起一片晴空。
九、全面推行“一站式”檢察服務,打造美麗窗口
完善12309檢察服務中心熱線功能,出臺便民便利服務10條措施,針對信訪平臺轉辦件、群眾來訪、來信和電話來訪信訪事項,認真落實“最多跑一趟”要求,做到“群眾來信來訪7日內程序性回復,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要求。改進律師接待服務,推行網上預約、線上、線下相結合全方位服務模式。堅持檢察長接訪、帶案下訪、包案銷號、公開答復等制度,加強信訪積案排查化解,不斷提升回復答復質量和申訴案件辦理質效,努力實現辦案結事了政和人和。出臺六條措施打造便民“案管窗口”,做到“四個注重”保障律師權利。
十、檢察為民用情,司法救助暖心
堅持“應救盡救”和“把好事辦好”的工作理念,摸排審核司法救助案積案線索,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案件主動告知、積極救助,突出救急、救殘、救學、救貧、救病,建立司法救助與社會化救助銜接機制,做到救助程序規范化、救助對象精準化、救助效果最佳化,打造成為臨渭區檢察新的亮點品牌。
為民辦實事永遠在路上,臨渭區人民檢察院將以《便民利民十項措施》的出臺為契機,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業務融入到全區人民群眾的具體生產、生活中,堅持人民檢察為人民,以求極致的工作態度從檢察工作各個環節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最優質的法治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