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綠桑描摹富民圖景、顆顆金蠶助推鄉村振興,“滄海桑田”景區漫山遍野的桑園已成為石泉縣全域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如今,這里有高效密植的6000多畝桑園,年養蠶5000多張,村民人均純收入超2萬元,明星村也在2021年當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在以“滄海桑田”為代表的富農強縣征途中,石泉縣檢察院在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方面積極發揮檢察能動,保障國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近年來,該院致力于打造“十美石泉·五彩檢察”,推動形成山青、水綠、天藍、地凈、人和的“五彩成果”,為石泉縣生態環境治理和全域旅游保駕護航。
2017年,針對費某某捕獲國家保護動物紅腹錦雞和野豬的犯罪行為,石泉縣人民檢察院啟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使其認罪伏法并賠償損失。2019年,就王某發非法捕撈水產品的犯罪行為,石泉縣人民檢察院在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督促其繳納生態修復費,并義務擔任河道管理員1年。為打造“十美石泉·五彩檢察”品牌,石泉縣人民檢察院共摸排涉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4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38件。
在履職過程中,石泉縣人民檢察院發現萬家寶、廟梁、鵝項頸等12座農村水電站存在一味追求生產,過度攔壩蓄水,致使各水電站下游河段在部分時段發生河道減水、脫水甚至干涸的情況,嚴重破壞了生態資源、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
針對這一情況,石泉縣人民檢察院邀請水利專家深入縣域內12座農村水電站展開調查并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石泉縣水利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嚴格執行農村水電站最小下泄量10%的要求,督促水電站業主落實工程、管理及其他補救措施,達到現行環境影響評價標準。同時要求各水電站安裝生態基流在線視頻監控設施,加強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確保河流不減水,保護好河流生態環境。檢察建議發出后,石泉縣人民檢察院組織石泉縣水利局和12座水電站企業主召開了聯席會議,研究制定了生態流量泄放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最大程度確保檢察建議“落地有聲”。
目前,石泉縣人民檢察院山青、水綠、天藍、地凈、人和的“五彩”檢察已初見成效。針對亂挖濫建、開山毀林等違法行為,該院發出檢察建議128份,推動補植復綠130余畝;針對水污染防治,發出涉水保護檢察建議書34份;為督促防治大氣污染,發出檢察建議書39份;就藥品過期、食品安全等問題發出檢察建議書84份;助力恢復耕地及各類設施用地26.47畝,收回國有土地出讓金770余萬元。
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石泉縣人民檢察院已開展多類“五彩”檢察精細化專項活動。在保護森林專項,該院與農林科技局建立“五彩檢察”補植復綠基地,建設公益訴訟林;在保護漢江專項,創新運用“1244”工作法、“河長+檢察長”等模式;在保護土地資源專項,與石泉縣自然資源局建立“五彩檢察”土地復墾基地。同時多方聯動,將人大代表、黨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愛e石泉”志愿者協會、義工聯等民間組織,村(社區)干部、鄉村郵遞員等吸納進“五彩”檢察聯絡員,幫助收集案件線索,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群眾的口碑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動力。”石泉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程文亮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職能,加強檢察工作、提升服務效能、打造高效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全域旅游推進貢獻實實在在的‘檢察方案’和‘檢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