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機制建設,筑牢工作基礎
落實與臨渭區自然資源局建立的《關于在土地執法查處領域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配合機制,受理土地執法查處領域行政非訴執行案件2件,發送檢察建議2件,促進依法行政,實現良性共贏。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簽《關于在依法保障勞動者權益行政檢察監督專項活動中建立協作配合機制的意見》,通過行政法律監督,切實推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該文件入選2023年省檢察院《行政檢察工作情況》第1期。
聚焦服務大局,開展專項活動
聚焦主責主業,嚴格按照最高檢和省、市檢察院安排部署,持續開展“全面深化行政檢察監督依法護航民生民利”專項活動,因地制宜開展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特色“小專項”活動、“環保領域”非訴執行監督特色“小專項”活動,常態化開展“土地執法查處領域非訴執行監督”等。圍繞專項活動,貫徹“穿透式”辦案理念,對相關行政機關進行執法監督,共發現線索14件,提出非訴執行監督類檢察建議7件、糾正違法類檢察建議4件、類案監督類檢察建議3件、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4件;共受理涉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類案件13件,提出檢察建議13件,涉及環保領域9件、市場監管領域4件,均得到采納整改糾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同時為進一步做優專項,實地走訪、“送法進企”、提供法律咨詢,摸排涉企線索10余條,依托12309檢察服務熱線打通檢察機關與企業司法訴求對接,有效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困境;為維護軍人合法權益,2次前往臨渭區人民武裝部、武警陜西省總隊渭南支隊進行“送法進軍營”。
堅持多措并舉,實現實質化解
踐行“楓橋經驗”,把化解行政爭議貫穿于行政訴訟監督案件辦理全過程。通過構建“上下聯動+橫向聯絡”、“公開聽證+釋法說理”、“領導包案+檢法協作”等多元化解機制促進行政爭議化解,充分發揮公開聽證作用搭建溝通平臺,幫助提出社會矛盾防范化解建議。共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案件4件,召開聽證1次,受理的一起糾正違法檢察建議(行政)監督案,走訪相關行政機關了解情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參與聽證,召開專題會研究化解方案,申請人最終認可方案撤回監督,有效化解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辦案效果。
暢通數據資源,賦能數字檢察
轉變辦案模式,以檢察大數據助推行政檢察新動力,結合最高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行政檢察監督工作的通知》專項工作,依托省院推廣的道路安全設施隱患監督模型,學習運用大數據模型辦案,通過對本院辦理的77件交通肇事案件逐案分析、并與相關行政機關安全篩查信息材料進行數據碰撞篩選分析發現案件線索,針對轄區存在路面坍塌、缺乏警示標志等安全隱患的3處路段,制發檢察建議2件,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進行整改、優化道路安全設施,護航人民群眾安全。
推進反向銜接,增強共治合力
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推進刑行雙向銜接和行政違法行為監督 構建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銜接制度的意見》。共梳理不起訴案件 129件137人,全面排查法律文書120份;接受、審查移送反向銜接線索7條,根據移送線索受理監督案件1件,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1件。確保“刑事司法+行政執法”無縫銜接,做好不起訴后半篇文章,織密輕罪治理責任網,提升社會效能。
淬煉業務素能,服務檢察履職
注重提升業務水平,不斷加強隊伍建設。為精確領會新時代行政檢察工作精神,始終堅持把學習作為檢察工作提質增效的前提和基礎。今年撰寫調研3篇、信息3篇、宣傳9篇,其中2篇信息分別被最高檢《行政檢察工作情況》《陜西政法》采用;宣傳1篇被《西部法制報》、3篇被《渭南日報》分別刊登。
征程萬里風正勁,奮輯逐浪啟新程。臨渭區人民檢察院將繼續認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級院的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行政檢察監督職能,做深做實行政檢察工作,在每一起民生案件中不斷傳遞“檢察為民辦實事”的力度與溫度,護航臨渭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