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地標準化建設
擴充了辦公空間,升級了辦公硬件,整合來訪接待、法律咨詢、控告申訴舉報受理、案件信息查詢等業務職能,配備了視頻接訪系統、電子顯示屏等一系列電子設備,暢通“信、訪、網、電”信訪方式,為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今年7月,在全省率先推出“不打烊”的24小時自助服務系統,配置了四個智慧裝備-智慧云柜、檢察智能服務終端、律師自助閱卷一體機及文書自助簽收終端,實現了檢察業務宣傳、律師辯護與代理事項自助登記、電子卷宗文件刻錄、控告申訴、材料收轉、文書自助簽收等各類檢察業務的24小時隨時辦理,真正做到“便民服務24小時不打烊”,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智能化陣地建設成果被最高檢、省檢察院、檢察日報刊發。
線上進入城鄉社區
線下進駐綜治中心
積極推動12309檢察服務中心與綜治中心融合互通,常態化派駐檢察官入駐區綜治中心,與公安、法院、司法、信訪等單位派駐人員協同辦公,實行“一窗”受理、分類導入、分流處理、集成辦理,努力使群眾只用“跑一地”、只用“跑一次”就能解決實際問題。線上接入綜治中心網絡平臺,與全區20個街鎮、4000余名村(社區)網格員建立聯系,實現互聯互通,使網格員成為檢察工作的聯絡員。實現群眾在不出村、不出社區的情況下,利用綜治平臺與檢察人員直接“線上”面對面交流,反映訴求,即時答復、回復,使檢察職能向基層社會治理領域延伸,更好的服務群眾、方便群眾。
利用線上網絡平臺
公開聽證化解矛盾
石某某因土地拆遷征收過程中發生的糾紛,多年來一直進行訴訟,并多次到臨渭區人民檢察院申請立案監督。為切實化解積怨、解決矛盾,臨渭區人民檢察院決定利用綜治線上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檢察聽證會,邀請村干部、網格員遠程線上參加,聽證員現場參加聽證,并邀請市檢察院、區委相關同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監督,線上系統的運用方便了案件事實的查證,減輕了人民群眾負擔,保障了參與者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公開、公正、透明的程序和深入、細致的釋法說理工作使申請人誠心接受檢察機關的處理決定,有力的化解了社會矛盾。此案例被省檢察院作為典型案例轉發。
司法救助線上回訪
為了踐行“一次救助,長期關懷”的司法救助理念,跟蹤了解司法救助當事人的生活狀況、救助金使用情況,做好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臨渭區人民檢察院利用網絡平臺對司法救助對象進行線上視頻連線回訪,既減少了群眾負擔,又提升檢察工作效率,用實際行動為救助對象送去檢察溫暖。
走出去、請進來
積極宣傳“雙進”工作
通過送法進企業、送法入鄉村、法治進校園、法治進社區等活動,開展法治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積極宣傳檢察“雙進”工作,并就群眾普遍關心的民間借貸、電信詐騙、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中熱點難點問題從專業的角度為群眾答疑解惑。舉辦了兩次檢察“雙進”工作開放日活動,邀請多名全國、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人民監督員參觀、座談,主動匯報工作,聽取意見建議,共話“雙進”工作發展,實現良性互動、同頻共振。
下一步,臨渭區人民檢察院繼續將立足檢察職能,以“雙進”為抓手,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檢察履職全過程,進一步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為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檢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