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月23日,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召開“發揮民事支持起訴職能 強化特殊群體權益保護”主題新聞發布會。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丁鵬敏通報全省檢察機關民事支持起訴專項活動情況,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徐彤主持新聞發布會。省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彭艷妮發布13件民事支持起訴典型案例。新華社、中國新聞社、法治日報等15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應邀參加新聞發布會。
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陜西省檢察機關組織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民事支持起訴專項活動,旨在進一步發揮檢察機關支持起訴職能,加強特殊群體民事權益保護。專項活動期間,全省檢察機關依法辦理各類支持起訴案件1966件,決定支持起訴1611件。獲支持起訴的主體涉及進城務工人員、殘疾人、老年人、受家暴婦女等,其中,支持幫助1198名進城務工人員追回薪酬2268萬余元,組織公開聽證295件次,促成和解369件,為133名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68.54萬元。
聚焦依法辦案
以檢察履職支撐特殊群體權益保護
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充分運用網絡、廣播、報刊、“兩微一端”等媒體,廣泛宣傳檢察機關民事支持起訴工作和特殊群體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依托檢察“雙進”工作,在綜治中心設立支持起訴聯絡站,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設置支持起訴工作窗口,推動支持起訴工作向基層延伸。通過提供法律咨詢、協助收集證據等方式,幫助解決訴訟困難群體“不會”起訴、不善應訴的難題。對涉案人數較多、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組織公開聽證,邀請基層組織代表參加,就地化解矛盾糾紛。主動跟蹤案件執行、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等情況,做好支持起訴“后半篇”文章。
匯集多元參與
助推建立特殊群體權益保護體系
檢察機關民事檢察部門與控申、未檢、行政、刑事檢察等部門積極配合協作,建立案件線索、處理結果內部雙向移送反饋機制,加快案件流轉,提高工作效率。加強與人民法院的溝通協商,以司法力量共建支持起訴“綠色通道”。協調人民法院對追索勞動報酬、贍養費、撫養費等案件依法快審快結快執。依法出席法庭支持起訴,支持人民法院公正審理案件,保障訴訟活動順利進行,配合人民法院開展訴訟調解、執行和解工作,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主動加強外部聯系協作,11個市(分)院與人社、民政、婦聯、殘聯等單位出臺支持起訴的相關文件,建立訴訟困難群體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席會商、矛盾化解等工作機制,形成特殊群體民事權益保護合力。
延伸社會治理
做實特殊群體權益長效保護
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將民事支持起訴工作與公開聽證、檢察和解、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等程序有效銜接,協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的力量,努力在檢察環節化解矛盾糾紛,降低特殊群體維權成本。堅持“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對辦案中發現的行政監管、社會治理等普遍性問題,及時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促進民事糾紛訴源治理。堅持“誰執法、誰普法”,寓普法宣傳于司法辦案中,以生動案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