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呂姜博 )“民警說事”,說的是關乎民生的一件件小事,反映的是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實事。
合陽縣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礎上,依托“鄉村說事日”載體,探索開展“民警說事”活動,通過融合“五項”職能,做實“五說”舉措,用活“五心”方法,在12個鎮(街道)搭建社會治安治理綜合平臺,先后為全縣所有村(社區)派駐包村民警215名,先后下發集中說事事項2批次28項,協調化解群眾糾紛160余起、疑難復雜信訪問題11件,有效打通基層融合共治的神經末梢,探索出了“主防警務”前置的合陽模式,《合陽打造“民警說事”平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在陜西公安機關全面深化改革簡報刊發推廣。
融合“五項”職能拓寬“主防警務”前沿陣地
聚焦“研、調、勸、宣、服”五項職能,整合硬件、融合功能、聚合力量,全力搭建起上下一體、布局合理、內融外聯的基層治理新陣地。建平臺,暢通說事渠道。按照一室多能原則,對現有功能單一的信訪室、調解室、勸阻室、警務室進行全面整合、升級改造,打造集社情民意研判、矛盾糾紛調處、反詐預警勸阻、安全防范宣傳、聯系服務群眾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民警說事”平臺,統一制度、統一流程、統一設施,實現上下貫通、橫向聯通。明事項,擴展說事職能。明確以公安機關依法可調處的警情和婚姻、鄰里、地畔子、宅基地、農產品購銷等矛盾糾紛為主要說事事項,延伸提供法律咨詢、析案支招、執法保障等服務,最大限度發揮公共服務職能,服務縣域社會治安治理。建隊伍,聚合說事力量。堅持以包聯領導、全體包村民警為說事主體,將鎮村干部、“三官一律”、鄉賢能人等力量充實到說事隊伍,組建金牌調解團,采取“定期+召集”模式,共同參與下訪接訪、說事議事,推動各類基層治理主體在說事室擰線成繩、為民解憂。
突出“五說”聯動靈活“民警說事”方式載體
內挖潛力、外聚合力,從包聯領導到基層民警、從主體部門到各方鄉賢,多向聯動齊發力,對癥下藥解難題,共繪治理同心圓。領導帶頭說。堅持頭雁引領、示范帶動,領導班子成員每日在說事廳坐班說事,每月下沉一線開展集中說事2次,直接接觸、約見當事人,現場辦公、解決問題。針對化解纏訪鬧訪情況,充分發揮基層說事作用,涉事領導直接與當事人溝通,調動各方力量配合,爭取司法救助,實現事心雙解。全警下沉說。堅持每周開展下沉走訪、集中說事活動,全體包村民警入小區、去村組、到農戶、進田間,發放安防宣傳資料7000余份,走訪入戶1500余戶,加入社區微信群117個,做到社情民意早掌握、群眾訴求即時通、發現問題快解決。部門協同說。堅持多方聯動、部門協同,根據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類型,積極聯動公安、綜治、檢法、市監、土管等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職能作用,變部門“獨角戲”為“小合唱”。截至目前,已化解各類問題45起,有力提高了化解質效。專班集中說。堅持“一事一議”“一案一專班”,對重大疑難、多次說事效果不佳的問題,成立由公安領導牽頭、各警種部門負責的化解專班,專題“會診”、精準化解。對超出部門權限、難以化解的問題進行提級辦理,已成功銷號4起省市交辦事項。賢能助力說。堅持充分發動當事人親朋好友、鄉賢能人等一切力量,輪番說事、多次溝通,贏得當事人信任,推動案結事了。目前,已化解涉法涉訴積案7起,為夯實社會和諧穩定基石作出了積極貢獻。
堅持“五心”并用 打造“暖心警務”善治品牌
俯下身子聽民愿、放下架子解民憂,真心真意、真誠實意把群眾的事辦好辦實辦出成效。耐心傾聽。堅持用一杯熱水溫暖群眾心房,用一句問候化解群眾疑慮,面對來訪群眾情緒激動的現實情況,全體說事人員做到不煩、不惱、不激化,心平氣和傾聽群眾訴說,取得群眾信任。誠心溝通。始終把來信來訪作為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堅持領導坐班接訪、主動下沉約訪,經常性與人民群眾拉家常、話家事,誠心溝通交流,了解村情民意,熟悉實情動態,掌握百姓心聲。悉心解答。面對群眾提出的各類疑難問題,現場提措施、亮承諾,深入交流、悉心解答,先后接受群眾詢問6200余次,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500余次,預警勸阻2100人次,真正讓群眾揣著問題來、抱著答案走。真心幫助。針對“民警說事”過程中收集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全面收集匯總、制定任務清單、逐條研究解決。目前,已推出戶政電子印章、交管業務進駐派出所、節假日、周六戶籍窗口不休假、幫代辦、延時辦、上門辦等服務措施,改革紅利惠及群眾3400余人次,節約辦事成本13余萬元,切實用真心辦好為民實事。用心化解。堅持把群眾的每一件事當成家事要事來辦,做到態度堅決、不推不拖,對能現場答復的事項當場答復。對無法現場答復或處理的事項,做好事項登記、協調處理等工作,建立工作臺賬,限期予以解決。目前,已幫助群眾解決證件辦理、人口落戶等問題20余個,大大提高了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營造了家庭和睦、鄰里和氣、百姓和樂、治安和寧、社會和諧的“五和善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