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合陽公安)近年來,合陽縣公安局洽川派出所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國家級AAAA景區治安特點,以主防警務理念為引領,創新機制、多措并舉,有效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生態保護與平安建設雙提升。
生態警務“強基固本”
筑牢黃河流域綠色屏障
機制創新聚合力。依托全市首個“黃河流域生態警務室”,聯合檢法機關、自然資源、環保部門及沿黃村鎮,建立“生態警務共同體”,完善“警格+網格”聯防機制,整合專職民警、村組干部、網格員及“洽力共建”志愿者等力量120余人,劃分責任片區5個,2024年開展聯合執法28次,雙向移交生態破壞案件線索6條,協作查處非法采砂案件1起,行政處罰6人。
科技賦能提效能。在重要節點、重點時段,積極申請縣公安局運用無人機予以技術支持,結合“雪亮工程”高清監控,對洽川濕地、黃河沿線、景區核心區開展“空中+水上+地面”立體巡查,累計巡航里程超400公里,發現并制止違法捕獵行為3起,清理非法捕撈網具30余張,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雕鸮、黑鸛等野生動物4只,生態破壞類警情同比下降60%。
生態經濟雙贏發展。聯動文旅部門規范景區周邊農家樂經營,整治亂搭亂建12處,引導村民發展生態采摘、民宿等綠色產業,帶動就業200余人。2024年洽川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15%,村民人均收入提高8%,生態保護與旅游經濟良性互動成效顯著。
景區警務“靶向施策”
打造平安旅游示范標桿
“加減乘除”工作法創實效。加強重點時段巡查防控,在節假日增派警力至每日12人次,全年累計巡查景區30余次;減少涉旅糾紛,通過“民警+調解員+景區管理員”聯調機制化解游客糾紛45起,調解成功率100%;乘勢開展防溺水、防詐騙安全宣傳,發放資料5000余份,覆蓋游客3萬余人次;消除安全隱患,聯合應急部門整改景區消防隱患8處,增設警示標識50塊,連續三年實現景區溺水、踩踏等安全事故“零發生”。
群防群治織密安全網。組建由景區保安、商戶、志愿者組成的“洽力共建”隊伍60人,開展夜間巡邏、秩序維護等任務,2023年以來累計參與治安巡邏160人次,協助找回走失兒童3人、救助突發疾病游客2人,景區刑事、治安警情分別下降33%和28%。
服務升級暖民心。在景區入口、游客中心設立2處“警務服務站”,提供報警求助、證件辦理等“一站式”服務,2024年為游客辦理臨時身份證明12件,上門送證40次,解決手機遺失、車輛拋錨等困難180余起,獲贈錦旗3面,游客滿意度達98%。
矛盾化解“多元共治”
構建基層治理“洽川模式”
“35”機制源頭防控。依托“三力量”(視頻監控全覆蓋、專職巡邏隊每日巡查、村治保組織實時上報)和“五步法”(排查預警-快速介入-多元調解-隱患清零-跟蹤回訪),2024年排查化解土地糾紛、家庭矛盾等隱患80起,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45%,未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
“24”調解室就地解紛。在2個中心警務室、4個警務工作站設立聯合調解點,邀請司法所、村干部、鄉賢等參與調解,2023年通過“警民相約”活動收集矛盾線索30條,現場化解27起,成功率90%,其中涉旅糾紛48小時內辦結率達100%。
“暖心警務”延伸觸角。推行民警包村走訪機制,發放民情聯系卡2000張,建立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重點群體幫扶臺賬,2023年協調解決村民農田灌溉、宅基地糾紛等難題20件,為行動不便群眾上門辦證15次,獲贈錦旗8面,警民關系持續優化。
黨建引領“鑄魂強警”
鍛造基層治理鐵軍
政治建警塑忠誠。打造“星火工作室”黨建品牌,組織紅色教育基地參觀、英模事跡學習等活動12場,開展“五小活動”(每日小課堂、每周小培訓、每月小演練、每季小比武、每年小戰法)60次,2024年集中學習20次、警示教育6次,隊伍政治素養全面提升。
新老結對育精兵。實施“師徒結對”計劃,5名青年民警在案件辦理、群眾工作中快速成長,新警石宇軒破獲盜竊案件3起,馬源良調解糾紛30余起,隊伍專業化水平顯著增強。
嚴管厚愛激活力。升級派出所“六小工程”,新建休閑室、“便民服務角”,落實年體檢、生日慰問等暖警措施,2024年開展談心談話50人次,隊伍零違紀違法,2名民警獲縣公安局嘉獎,凝聚力、執行力雙提升。
洽川派出所將持續深化主防警務,以“百千工程”示范所創建為抓手,優化“生態警務共同體”聯動機制,拓展“洽力共建”群防品牌,推動矛盾糾紛化解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再上新臺階,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