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檢察院及軍事檢察官既是軍隊法治的守護者,也是國防利益的捍衛者,更是軍人軍屬的貼心人。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檢察日報》聚焦軍事檢察院及軍檢人的故事,展現他們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中的法治擔當和奉獻精神。
在雪域高原書寫高質效辦案答卷
七月的雪域高原,很多地方仍然是“一天過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拉薩軍事檢察院檢察官們正行進在前往海拔4700米邊防某部的路上,大風裹挾的冰晶與沙礫,沒有阻卻他們前往邊防某部開展強邊固邊司法保障專項活動的步伐。
從拉薩出發,把駐守團級以上單位的邊防縣城走完,需要一個月至一個半月的時間。這樣的長途跋涉,是拉薩軍事檢察院檢察官的日常工作節奏,正是憑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他們為雪域高原官兵筑起一道守護公平正義的堅固防線。
在高原辦案沒有捷徑
“在高原辦案沒有捷徑,唯有用時間和腳步把缺氧的劣勢,變成證據扎實的優勢。”這是拉薩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劉林給每一名年輕檢察官傳輸的高原經驗。在西藏辦案,海拔每增高1000米,案卷審查的時間就要增加兩小時以上,因為隨著海拔的升高,對體力消耗的程度會成倍增加。
檢察官鄧駿偉在辦理一起案件時,早上6點半起床前往日喀則,返回單位已是半夜12點,一天的奔波并沒有結束,他在辦公室又花費半小時整理案卷材料,確保工作節奏不斷線。問他累不累,他笑著說“時間不夠,精氣神來湊”。的確,在西藏就是這樣,今天多干一點,第二天就不會從零開始,效率就會高一點。
近年來,拉薩軍事檢察院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通過高質效辦案,深入開展案后治理,及時回應有關當事人的合理訴求,也助推了相關單位落實依法治軍要求。該院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榮立集體三等功兩次。
軍地協作為軍人軍屬解憂
軍地檢察協作是拉薩軍事檢察院高質效辦案、為軍人軍屬排憂解難的重要途徑。該院堅持走邊防、進軍營,既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又全面收集案件線索,通過多種方式保障軍人合法權益,及時、高效、全面維護軍人的合法權益。
“我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作為邊防軍人,我會將這份恩情化作我衛國戍邊的強大動力……”2024年5月,在拉薩軍事檢察院和薩迦縣檢察院向駐藏某部現役軍人蔡某發放賠償款時,蔡某感謝道。該案緣于拉薩軍事檢察院與地方檢察院聯合開展普法宣傳進軍營活動中,檢察官發現駐藏某部隊軍人蔡某合法權益被侵犯的線索后,立即啟動軍地檢察協作機制,自治區、市、縣三級檢察院組成辦案組共同辦理。
2022年4月,蔡某乘車途中與吳某駕駛的車輛發生碰撞,導致蔡某受傷,經交警認定吳某承擔全部責任。經鑒定,蔡某兩處傷情被評定為十級傷殘等級。吳某駕駛的車輛在某保險公司購買了強制保險及商業保險,且在承保范圍內。事發以來,蔡某多次持傷情鑒定與吳某和某保險公司溝通理賠,均被拒絕。得知此事后,軍地檢察機關人員先后深入多地了解蔡某訴求及病情,調取病歷、傷情鑒定、診療票據等證據,核實拒不理賠有關事實。
為盡快解決賠償事宜,辦案組采取“支持起訴+調解”的化解方法,一方面協調薩迦縣司法局指派律師為蔡某提供法律援助,并依法向法院發出支持起訴意見書;另一方面加強與肇事車主和保險公司的溝通協調、釋法說理,最終促成調解。2024年5月22日,蔡某收到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13萬余元。
司法救助彰顯檢察擔當
拉薩軍事檢察院不斷推動司法救助工作提質增效,彰顯了聚兵心、暖人心的檢察擔當。2024年7月,在四川省榮縣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被救助人吳某某等人收到拉薩軍事檢察院發放的國家司法救助金。
朱某原系駐藏某部現役軍人,四川榮縣人,2018年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朱某系家中獨子,父母及其妻子吳某某均無固定收入,還有一個未成年女兒需要撫養。2024年3月,因家庭經濟困難,吳某某向拉薩軍事檢察院提出司法救助申請。拉薩軍事檢察院受理后,即與吳某某戶籍所在地榮縣檢察院建立協作機制,共同派員赴吳某某經常居住地調查核實其生活現狀,與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民政局召開座談會了解相關情況,在朱某女兒上學、父母就醫等方面達成多元化救助共識。經拉薩軍事檢察院審查后認定,吳某某符合司法救助條件,應當予以救助。2024年7月4日,拉薩軍事檢察院聯合榮縣檢察院為吳某某等人發放司法救助金。
近年來,拉薩軍事檢察院不斷加強與地方檢察機關協作,充分利用地方檢察機關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結合軍地優勢條件,用真心真情幫助被救助人走出生活困境,充分展現了軍地檢察機關關心困難群眾、關愛軍人家屬的責任擔當。
檢察官們用缺氧不缺精神的執著,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土地上踐行著“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承諾。他們的足跡印在冰川融水浸潤的草場上,他們的聲音回蕩在經幡飄動的山谷間,他們的堅守讓法治的陽光照亮大地邊關。
擦亮青藏高原上的“檢察名片”
在青海這片熱土上,西寧軍事檢察院檢察官始終恪守奉獻精神,默默守護駐高原部隊和官兵的合法權益,為依法治軍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2022年新春佳節,西寧軍事檢察院檢察官張燁撥通被救助人王某的電話送上祝福,王某一邊送上新年祝福,一邊感謝檢察院的傾力相助。“保障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是軍事檢察機關的職責和使命,這是我們每一名軍檢人應該做的。”張燁說。
原來,王某是駐港部隊一名戰士的父親,同時也是一起合同詐騙案的被害人。該案致王某家庭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他和妻子均身患重病,需要支付大額醫藥費。駐港部隊某部了解情況后向西寧軍事檢察院來函請求法律援助。
張燁收到函件后,立即向院領導報告,及時對接青海省檢察院,軍地檢察機關聯合開展了調查核實工作,積極奔走在駐港部隊、被害人和地方檢察機關之間,協助調取證據、安撫被害人情緒。青海省檢察院審查認為,王某的情況符合司法救助條件,該院特事特辦,僅用2天就將司法救助金發放到了被害人王某手中。
在日常辦案中,西寧軍事檢察院檢察官始終恪守“鐵案”標準確保案件精益求精,以細致審查筑牢證據鏈條。在監察機關移送的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堅稱自己被冤枉,拒不認罪。受案后,該院檢察官反復閱卷核實證據材料,商請監察機關補充證據,多次赴看守所訊問,將釋法說理作為重點,一次又一次耐心駁斥犯罪嫌疑人毫無根據的狡辯。最終,在鐵證面前,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
“證人之間的證言存在矛盾,調取的書證不全,司法鑒定意見對被害人提出的受傷部位未作說明……”2023年9月,在辦理一起故意傷害案時,張燁向偵查人員逐個分析取證瑕疵,每一條補證意見都寫得清晰明了。2024年,張燁審查起訴的一起刑事案件在全軍檢察機關案件質量評查活動中被評為優質案件,制發的一份檢察建議被評為優秀檢察建議。
在法治宣講方面,西寧軍事檢察院傾力服務官兵,把法治課堂搬到訓練場、哨所旁,以法治護航強軍征程。
“我前幾年購買的商品房,合同約定今年4月就能拿到房本,但開發商遲遲沒有履行,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在該院送法進軍營活動中,武警青海總隊海北支隊戰士小李問道。
“如果合同約定開發商今年4月辦理并交付不動產權證,那么時至今天已經違約,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開發商應當根據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西寧軍事檢察院檢察官認真向官兵解答涉法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
近年來,西寧軍事檢察院法律服務小分隊上高原、下基層,送法到一線部隊,先后幫助官兵解答涉法問題1000余條,幫助百余名官兵和軍屬解決了涉法糾紛。有戰士說,自己的小抽屜里收藏著一張西寧軍事檢察院的“檢察名片”,每當看到它,就會想起檢察官暖暖的答復。而這名戰士所屬部隊送來的繡著“公正司法彰顯正義,擔當有為情系官兵”字樣的錦旗也懸掛在西寧軍事檢察院的會議室里,這是部隊官兵對該院檢察官悉心解答法律問題、秉公執法的深深敬意。
“國防光纜關系國防信息傳輸,咱們軍民可得同心,保護好它。”在一戶村民家中,西寧軍事檢察院檢察官與地方檢察院檢察官上門講解維護國防光纜的相關政策和法規。
2024年,西寧軍事檢察院接到某部隊通報,稱該部隊的國防光纜警示牌遭到破壞,周邊隨意堆放著生活垃圾,嚴重影響了部隊光纜路由探測、巡檢巡修和國防通信安全。該院實地調查后,及時將線索移送西寧市湟中區檢察院。軍地檢察機關共赴部隊和光纜路段實地固定證據,會同地方檢察機關、政府職能部門對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單位上門講解政策和法規,并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許多群眾自發配合部隊修葺了線桿基座,重置了警示牌,清理了生活垃圾,國防光纜終于得到了全面修復和保護。
“法律咨詢臺” 是邊疆哨所最熱鬧的地方
深夜的西北邊陲,大風裹挾沙礫敲打著某邊疆哨所的窗戶,連隊學習室里卻燈火通明。此刻,軍士小王手握電話聽筒,隨著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檢察官楊改革的一番講解,小王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
“楊檢察官,家里的事情壓了我好久,今天聽您這么一說,我心里這塊大石頭總算落地了……”小王哽咽著說。
今年5月,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開展“法護邊疆,情暖兵心”送法進軍營活動,一支由軍事檢察官組成的“檢察服務小分隊”,蹚戈壁、冒風雪,深入邊陲腹地多個哨所,將專業、務實、貼心的法律服務送到戍邊官兵心坎上,贏得邊防官兵的贊譽。
邊疆的安寧系于軍人,軍人的牽掛系于后方。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駐守祖國邊疆,每一名檢察官都熱愛新疆這片熱土,為邊防官兵當好法治后盾、解決后顧之憂,早已成為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每一次赴邊送法,檢察官身上背負的,不僅有厚厚的法律書籍,更有解決官兵急難愁盼的執著與堅守。
軍士小王來自四川。前不久,小王家的木質房屋因鄰居小孩玩火被焚毀了一部分,家人還在救火中受了傷,但鄰居不愿賠償,兩家因此產生矛盾。家人的焦慮讓遠在邊疆的小王寢食難安。一邊承擔著保家衛國的職責,一邊又牽掛著家人的遭遇,小王深感無力。就在此時,“檢察服務小分隊”來到小王所在的哨所,小王向前來開展法治服務的楊改革傾訴了煩惱。
“家里人應立即報警、固定財產損失和傷情證據、申請村委會調解、依法提起民事訴訟……作為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應受到法律特殊保護。”楊改革耐心傾聽后,幫助小王分析了這場糾紛的性質。
“原來有這么多途徑可以解決,在法律上我家是占理的。”小王的眼神明亮了許多。楊改革向該院領導進行了匯報,建議協調啟動涉軍維權綠色通道。
“楊檢察官不僅講清了法理,還教會了方法,更讓我感受到組織的力量。這件事終于能放下了。”小王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在另一個哨所,軍士小李正在為即將退役回鄉可能產生的創業法律風險而擔憂。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檢察官文力結合民法典和退役軍人保障法,用創業案例給小李上了一堂“避坑指南課”,重點分析了合同簽訂、股權分配、債務風險等注意事項,并提醒小李不要輕易嘗試不擅長、不熟悉的行業。“文力檢察官講的都是我們退役后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實例,非常實用。”小李認真地將法律知識要點記滿了筆記本。
針對官兵普遍關心的民間借貸糾紛、婚姻財產保護、正當防衛認定等問題,檢察官們融入案例,生動地給官兵進行講解。同時,該院還把近年來12309軍事檢察服務熱線解答的官兵涉法涉訴問題,印成《你問“檢”答》小手冊供官兵學習參考。
多年來,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的普法之路綿延2000余公里,帳篷里、哨位旁,甚至是執勤間隙,官兵們都可以隨時拉著檢察官聊上幾句。一個個具體問題得到了耐心細致的解答,一份份法律服務手冊被分發到官兵手中,小小的“法律咨詢臺”成了邊疆哨所最熱鬧的地方。
“邊疆哨所常年風沙肆虐,條件艱苦,部隊駐地大多偏遠荒涼,生活單調。官兵的困難不能等,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戍邊,是我們軍事檢察官服務強軍興軍事業的應有之義。”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檢察長說。
每一次法治服務途中,歷經的風沙凜冽與驕陽炙烤早已成為常態,經常讓檢察官們嘴唇干裂、皮膚黝黑,但看到官兵釋懷的笑容和戍邊守防的身姿,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動力。“法護邊疆,情暖兵心”,是生動的法治宣講,更是深入兵心的生動實踐,也是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一代代檢察人扎根邊陲、傳遞法治溫度的延續。
來源:檢察日報·先鋒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