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動態】 走進陜西華陰市羅敷鎮橋營村,春潮涌動的大棚里瓜果飄香,農民增收喜笑顏開,處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里的老百姓嘗到了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甜頭”,品到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鮮味”。
黨建引領,方向“明”了。談起橋營村的變化,法寶便是黨建引領。黨委、支部、黨員猶如定星盤,為發展指明了方向。黨委領航定思路。羅敷鎮黨委與包聯單位財政局黨委多次深入調研,結合橋營村現狀,提出了“強基礎建設、興特色產業、領鄉風文明”的發展思路,制定了橋營村“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達目標”的發展規劃,努力實現村級各項工作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明確五年的工作方向。支部領路定座標。村“兩委”班子集思廣益,通過“四議兩公開”,推行“黨組織+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先后成立了鯤鵬種植合作社和橋營肉羊養殖合作社,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提質增效。黨員領頭定民心。村“兩委”主要干部帶頭貸款175萬元,“四支隊伍”無償入股30余萬元,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黨建引領,產業“強”了。包聯單位“一把手”擔任“幫村書記”后,統籌協調駐村“四支隊伍”,充分整合項目、資金、政策等資源,先后爭取到美麗鄉村建設、灌溉設施、景觀澇池、果蔬冷庫、環棚生產路等15個發展項目,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實現村集體產業從無到有的嬗變。鯤鵬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余畝,建成溫室大棚21座,主要種植水果西紅柿、甜柿子、李子、哈薩克斯坦杏等經濟作物,年收益300萬元,純利潤160萬元。橋營肉羊養殖合作社,2017年出欄1800頭,產值162萬元,純利潤37萬元。并按照短中長三線產業相結合的扶貧思路,在果樹生長期,發展林下短線產業,引導有條件的貧困戶套種丹參、地黃等中藥材,確保當期受益;中線重點發展圣女果、水果西紅柿、南瓜、甜瓜等有機果蔬,鞏固脫貧成果;長線重點發展甜柿子、杏李、哈薩克薩塔杏等經濟林果,確保持續增收,從而最大限度提升經濟效益。
黨建引領,農民“樂”了。說起土地流轉,兩年前的橋營村人還一百個不樂意,而今拿到手的沉甸甸的分紅,臉上笑意融融。面對產業發展帶來的利好,黨支部探索施行“五股”分配模式,即:發展股、貧困股、扶志股、土地股、公益股。其中發展股:用于村集體經濟還貸、正常運轉、擴大生產,產業發展風險防控;貧困股:實行動態管理,貧困戶每年每戶定額分紅3500元,保障貧困戶受益;扶志股:每年拿出一定數量資金,用于貧困戶考核積分獎勵;土地股:以土地入股為基數,每畝每年500元定額補償,另享分紅利益;公益股:主要用于村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村民集體福利。“五股”分配模式,農民變股民,既保障了農民的財產權益,2015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2017年底增至1.3萬元,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步脫貧。投入公益股,又保障了鄉村發展。今年,集中改造了全村污水排放,建成了村級文化廣場兩個,彩繪文化墻2000余平米,實現了全村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監控網絡全覆蓋,人居環境逐步改善,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得到大大提升。
與幾年前的產業落后、發展停滯相比,如今的橋營村在黨建引領下,產業發展興旺,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華麗轉身。
(李濤 周鷺 孫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