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黨天喜: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為
作者: 王琦
六月的華西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距離陜西華陰市區20公里的華西鎮焦鎮村,人們每天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穿梭在田間地頭、鄉間巷道,動員群眾積極發展大棚果蔬產業,指導村民學技術、講文明、樹新風。他就是中共渭南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科員、駐村第一書記黨天喜,村民們都親切稱之為“老黨”。
收拾背包,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2017年11月,黨天喜被選派到華西鎮焦鎮村擔任第一書記,這對于54歲的老黨來說是一種挑戰,他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和不安!按迕衲芊窠邮芡忄l人、能否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雖然心中頗有顧慮,但他還是毅然收拾背包踏上了“駐村之路”,以一顆火熱的心來踐行對黨、對人民的誓言。
踏上焦鎮村的土地,老黨發現這個“攤子”遠比想象中復雜,千頭萬緒,無從下手。為了盡快熟悉掌握村里的情況,他白天走村入戶搞調研,晚上挑燈夜戰整資料。20多天的時間,老黨跑遍了焦鎮村的角角落落,全村22戶貧困戶的家庭現狀、亟需解決的問題密密麻麻記滿了三個筆記本。通過一次次走訪調研,老黨逐漸熟悉了村情,理清了幫扶工作的思路。
“少平,最近忙啥呢,現在日子好了,你得越干越有勁!庇捎谏倨郊译x村委會近,老黨時不時就去看看,已然成了他家的?汀!吧倨揭膊蝗菀,媳婦20年前出了一場車禍,導致身體癱瘓,去年過世了,也算是解脫了。”老黨嘆著氣說道。“去年黨書記幫我申請了公益性崗位,每個月能領到800元呢,再加上我打零工,日子越來越好了。”貧困戶武少平說:“在他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兩年多時間里,幫助貧困戶們解決了不少問題。”
“這兩天氣溫低,右腿注意保暖,這幾天連續有雨,最近就不要出門了。”“現在好多了,感謝書記關心......”冒著陣雨,老黨利用午休的時間來到殘疾戶吳鐵虎家中,并帶來一個喜人的消息:“鐵虎,市殘聯資助的3000元到賬了,這下按摩推拿店很快就能營業了。”一次偶然的走訪,老黨得知吳鐵虎有按摩推拿的手藝,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老黨跑前跑后,申請資金、籌集設備,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心系群眾,在抗擊疫情一線一路“逆行”
2020年的春節,是不平凡的節日,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了。老黨在接到緊急通知后,顧不得和家人過春節,便匆匆趕回村上,出現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守護一方百姓安康。
“我已經記不清上次抱孫子的日子了,算了算,這小家伙再幾天就一歲了,如果我經常在身邊,他應該也學會叫爺爺了吧”,老黨眼中閃著淚光說道。既然回到了工作崗位,我就要擔負起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此后的每一天,老黨與鎮村干部挨家挨戶摸排返鄉人員、宣傳防疫知識、勸導村民不扎堆、不走親訪友、積極搞好家庭和個人衛生。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里,他頂著雨雪、冒著嚴寒堅守在疫情防控勸返點,同鎮村干部做好進出人員的登記、測溫和消殺工作。為了保障村民日常生活,他東奔西走,代購米、面、油,聯系商販為村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花費2500元為學校購買500個口罩。有時候為了節省時間,他的午飯就是一碗泡面,喝口水又繼續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開拓創新,在鄉村振興之路一路“前行”
為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帶動作用,老黨以建強“兩委”班子作為推動村級各項事業發展的主抓手,指導村黨組織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脫貧之星”評選、一元劇場等扶貧扶志活動,幫助貧困戶提高內生動力;自掏腰包為村秧歌隊購置服裝20余套,激發村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熱情。
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是重點。為了幫助貧困戶盡快脫貧,2019年,他先后向華陰市農業農村局爭取產業發展資金10萬元,并籌資建立焦鎮村食用菌產業基地,協調建棚補助資金3萬元用于修建大棚,采用“黨支部+公司+種植大戶+貧困戶”的模式,目前大棚主要種植香菇和蘑菇,后期將發展平菇、金針菇、杏鮑菇、猴頭菇等多種食用菌。依托食用菌種植基地,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參與經營管理,學習掌握產業技術,激發貧困戶致富信心和內生動力。目前,焦鎮村22戶貧困戶已脫貧17戶,剩下5戶均為五保戶。
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這位“60后”的老大哥向渭南市農業農村局申請了20萬元用于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并協調包聯單位爭取了10萬元扶貧資金發展大棚草莓種植,預計2020年村集體收入再增加20余萬元。為了村民能過上好日子,老黨一直在思考、在奔波。正如他所說:“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為。我有信心讓焦鎮村越來越美,村民生活越來越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