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提升重點。通過拓展排查范圍,從建檔立卡脫貧人口拓展覆蓋全市所有農村常住人口。加強排查力量,及時組織“四支隊伍”、網格員等,對各類風險及時排查、及時預警,綜合分析研判。全市共有一般農戶39700戶137586人,脫貧戶3482戶10193人,監測戶111戶354人。細化排查內容,重點排查農戶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兜底保障等方面易返貧致貧風險和疫情災情、市場變化、搬遷后扶等規模性返貧風險,以及涉農信訪輿情和其他風險隱患。
識別認定監測對象。首先明確監測范圍,綜合考慮收入支出情況,以及“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返貧致貧風險,做到“應納盡納”。其次強化監測方式,嚴格落實農戶自主申報、村民小組長報告、駐村干部走訪發現、鎮村干部排查、行業部門篩查預警、各類監督渠道反饋、平臺監測分析方式,多渠道發現風險隱患線索和對象。再是簡化認定程序。按照入戶核查和農戶授權、民主評議和公示、審核批準和公告的程序,識別認定監測對象,杜絕“體外循環”。
夯實監測幫扶責任。堅持“一把手重點抓、分管領導親自抓”的原則,建立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加強行業數據信息共享共用,提高行業政策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對排查發現的行業領域風險問題,精準落實幫扶措施,穩定消除風險隱患。切實履行風險排查、精準幫扶、政策宣傳、產業指導、矛盾調解等職責。